返回第456章 快乐假期,终极对决。(1 / 2)重生学神有系统首页

江寒这学期的确写了不少论文。

都是在虚拟空间里,借助时间放慢完成的。

这样一来,如果再用本名发表,就有点不适合了。

不好解释。

在做课题、写操作系统之余,还能三天、两天一篇……

让别人怎么想?

再怎么脑补,也得符合基本法不是?

毕竟一天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天才也不会例外!

于是江寒再次启用了小号,将分属于不同科目的论文,以r的名义投给了各种学术期刊。

这些论文的水平不一定多高,绝大多数都是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者稍微延拓、伸展。

属于那种扔到学术界,基本激不起什么浪花,但偶尔也会有人引用的类型。

但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经过测试,江寒已经确认:只要发表一篇,就能使对应学科的等级突破瓶颈,从“高级”升级到“专家”。

至于升到“大师”的条件,无非就是更多、更高品质的论文。

或许还要参与高级别的学科竞赛,并拿到足够好的名次。

总之,都不是什么特别麻烦的事,肯肝就能升级。

所以江寒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寒假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升级。

将所有学科都提升到“专家”,直奔“大师”!

江寒再次进入虚拟空间。

上万台“刷分”机器人日夜不停,每一秒,都有六位数以上的“虚拟点”入账。

有了巨量“虚拟点”,在虚拟空间里,江寒就可以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了。

晨曦型超算已经基本竣工,此时正矗立在远处。

另一边,还有一大堆计算节点,组成了大规模集成式超算。

有这两个东西助力,很多科研任务就有了开展的可能。

江寒很快沉迷在了学习和研究中。

……

差不多同一时间。

张德昭正陪同专家领导小组,验收江寒打造的那款操作系统。

经过复杂繁琐的检测,和时间冗长的编译之后,该系统在目标机里已经能顺利运行了。

从昨天开始到今天,一共试运行了十多个小时。

效果十分惊人。

进程、作业调度无比丝滑,内存分配策略更是无可挑剔。

整机工作性能在原有基础上,至少提高了15以上。

有了这个系统,那台原本排行榜上十名开外的普通超算,其实际的工作能力已经赶超了名列第六的“富悦”。

验收组的专家和领导们交口称赞之余,也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张开发细节。

老张也不多说,只是笑眯眯地让他们自己看开发文档。

于是……

十分钟后,验收组的领导和各路专家集体陷入了震惊。

江寒在这个系统里,竟然集成了一个崭新的算法:“遗传人工神经网络”!

一个带有人工智能特性的操作系统。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内置了这么复杂的算法,系统的运行效率也一点低,资源消耗也合理得让人有些意外。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系统的底层代码,竟然完全由汇编打造!

其中的难度,即使脱离一线多年的领导们,都深深明白。

所以也就不由得不震惊了。

“这系统开发了多久?”一个领导问。

“这是三年前立项的,不过当时只做了一半,就因为经费和工期问题停工了。”

老张认真回答。

“后来,去年十月中旬,我将半成品扔给了我的一个学生,让他继续开发……”

听老张讲完故事,领导微微沉吟:“你说这系统是江寒一个人完成的?”

老江自豪一笑:“完全是另起炉灶,重新打造,没有一条代码是旧的。”

他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毕竟在领导心目中,“旧”就约等于落后……

一名专家插口:“你说的江寒,是哪个江寒?我记得人工神经网络的发明人,好像也叫这个名字。”

此人不但是老张的同事,两人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

范一,范院士。

科大下属某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量子计算课题组的第一负责人……

老张点头确认:“就是那个江寒。”

“哦?”领导顿时来了兴趣,看向范一,“小范,详细说说?”

范一点了点头,然后侃侃而谈。

“我也是去年暑假前后,才在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里,发现了江寒同学的论文,因为名字很像是华人,就重点关注了一下……”

讲完江寒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贡献,范一不由得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了不得!”

领导爽朗一笑:“这就是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顿了顿,开始讲话。

“最近几年,少年天才涌现出来不少,各学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