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85 崇祯帝勤,文渊阁议【求月票】(1 / 2)明末大拯救首页

不过,想要实现转炉炼钢法,需要解决两项关键技术,一个是耐火砖,一个是高压纯氧。想要在大明王朝的工业基础上,实现这两项技术,无异于痴人说梦!

等以后时机成熟,说不定可以通过静止空间,勉强实现,现在么,想都不要想。

……

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

乾清宫中,崇祯皇帝伏案而坐,他单手拿着一份奏本,专注看着。不一时,奏本看完,崇祯皇帝将之随手抛在桌案一边,龙体伸展,在龙椅上伸了个懒腰,双手张举,口中打着一个重重的哈欠。

今天难得是个好天气,太阳光照进乾清宫,将宫内照的亮堂堂。

宫外,更是好天气,这种天气,非常适合出门游玩,特别是像崇祯皇帝这样勤劳的人,更应该出门,劳逸结合,有利于身心健康。

崇祯皇帝七岁的女儿,坤兴公主,刚才才来闹过,要父皇陪她一起出去玩耍,结果被周皇后亲自捉走,不许坤兴公主打扰崇祯批阅奏本。

崇祯皇帝太较真了,凡事亲力亲为,对于通政使司和内阁送上来的奏本和题本,他几乎一本不落,因此,崇祯皇帝显得非常忙碌,同时也很勤奋。

想起刚才,七岁女儿被皇后捉走时的表情,他心里就难受,哎,国事为重啊,崇祯皇帝甚至腾不出一点时间,来陪陪自己的皇后和女儿……

伸完懒腰,叹口气,崇祯皇帝闭上龙目,右手手肘撑在龙案上,并用食指和大拇指按摩太阳穴。

左手则在龙案上自然垂放,那手,竟握成了一个拳头,倘若仔细观察,凑近了看,就能发现,崇祯皇帝的左手,竟还在微微颤抖。

放松不下来啊!

一个庞大而老去的国度,犹如一幅几百斤的重担之于嗷嗷老者!

但作为朱家后代,为了祖宗基业,无论如何,崇祯皇帝都要扛起来,即使扛不住,也要硬抗。

别人可以逃避,他不可以,别人可以放弃,他不可以……

此时,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抱着一摞奏本和题本,弯着腰,快步走进乾清宫,脚步细碎,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

待王承恩走进后,见了崇祯皇帝的疲劳样,以及龙案案头,堆积如山的题本与奏本,又低头,看一看自己抱着的一摞奏本和题本,王承恩真想立即转身,将这一摞题本和奏本,通通烧掉,让崇祯皇帝少费点神。

然而,王承恩终究做不出这样的事,且不说崇祯皇帝知道了,会重重责罚于他,王承恩本人也怕,万一这一摞奏本和题本中,藏着有重大的事件呢,万一烧掉的话,那可就算是“乱政”了!

王承恩深深叹口气,抱着那一摞题本与奏本,弯着腰,轻轻走过来。

崇祯皇帝非常警觉,或者说崇祯皇帝时刻绷紧着神经,饶是王承恩脚步轻盈,但那一点点响动,还是被崇祯皇帝捕捉到了。

“陛下,您都看了一个下午了,就是铁打的人也撑不住,陛下,您歇息一下吧!”

王承恩身材微微发福,一张脸上,既表现出了一种笑容,又表现出一种担忧,两种不同的表情,被王承恩融为一炉,也真是难为他了。

崇祯皇帝已经睁开龙目,不理会王承恩的话,瞥了一眼王承恩抱着的那一摞题本与奏本,问道“内阁送来的?”

“陛下,这是通政使司送来的,全国各地刚到的题本与奏本。”

大明王朝投递奏本与题本的制度,是先投到通政使司,通政使司呈给皇帝过目,皇帝看后,送往内阁,游阁臣们进行票拟,票拟完毕后,再送回乾清宫,皇帝的案头。

皇帝用红笔“朱批”,盖章后,在下达给内阁或六部执行。

崇祯皇帝十分勤奋,很多可以假手他人的工作,崇祯皇帝都要亲力亲为,比如朱批,其实可以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完成,比如盖章,可以交给司礼监掌印太监完成。

“放这儿吧!”

崇祯皇帝随手一指,王承恩赶紧将那一摞奏本与题本放上龙案。

崇祯皇帝端起茶碗,方才发现没有茶水了,于是说道“承恩啊,再去泡一壶浓茶来。”

“是,陛下!”

王承恩下去后,崇祯皇帝从王承恩刚刚送来的奏本与题本中,取出一本,开始看起来。

通政使司送来的题本与奏本,崇祯皇帝一般都会先看,他看完后,立即送内阁票拟,这样可以加快奏本与题本的处理流程。

看到一半的时候,崇祯皇帝拿到了苏州知府陈师泰上奏的题本。

题本内容,自然是陈师泰赴任当晚,太湖三十六寨的匪徒,擅闯府衙,杀死十余位衙役,并威胁他这个新任知府的事件。

当然,出于某种考虑,陈师泰在题本中所言,其实与现实事件颇有不同。

比如苏文铤的功劳这一块,陈师泰几乎一笔带过,反而着重描写了那镇海卫的宁指挥使大人,是如何如何勇猛,如何如何与敌缠斗等等。

而属于苏文铤的功劳,竟然被陈师泰安在了张晋头上!

对于这一点,苏文铤真不知道该记恨陈师泰,还是该感谢陈师泰,因为苏文铤并不想出名,倘若将所有功劳都按在苏文铤头上,那么就太耀眼了。

陈师泰将功劳都安在张晋头上,其实还满符合苏文铤意愿的。可是,人性都是复杂的,特别还是苏文铤那样的杀手,做事随心所欲,心中没有条条框框。

尽管陈师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成了苏文铤的意愿,但是,苏文铤心里还是觉得不爽,并在以后寻机报复,将知府大人弄得欲仙欲死,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陈师泰除了扭曲苏文铤的功劳以外,还将当晚大宴,以及请来舞姬的事一笔略过,以免给崇祯皇帝与阁臣们,留下不良影响,影响以后的仕途升迁。

崇祯皇帝览毕,叹口气,江南地区闹贼患,这可不是小事!因为江南地区乃是大明王朝的赋税重地,如今朝廷正值危难之机,江南地区绝不能出事!

此事,被崇祯皇帝视为重点关注对象。

崇祯皇帝取过下一本题本,却是张晋所上题本,所言之事,也是太湖贼人闯入苏州府衙之事,张晋所述之事,与陈师泰所述,大体相同,只是关注点不太一样。

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崇祯皇帝自然知晓,不过,这对现在的崇祯皇帝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当务之急,是将太湖贼人剿灭!

崇祯皇帝匆匆将这一摞题奏本看完,吩咐送往内阁票拟。

紫禁城东南侧,文渊阁。

首辅温体仁,次辅张至发,辅臣黄士俊、贺逢圣、孔贞运等,皆埋首伏案,处理堆积如山的题奏本。

大明幅员辽阔,各地,各衙门,送往京师的题奏本,最终都会送往内阁,由他们几个阁臣进行票拟。

况且,今年也不是一个太平之年,西北、湖广、皮岛等地战乱不断,所牵扯到的钱粮任免等杂事,更是多不胜数。

票拟完毕的题奏本,被源源不断送出去,交由崇祯皇帝批红,同时,也有源源不断的题奏本,被送进来,要么需要阁臣们进行票拟,要么需要他们下发执行。

总之,阁臣的工作繁复又劳累,但是,首辅的权力也非常大,几乎相当于前朝宰相。

不知何时,次辅张至发,看到了陈师泰与张晋的题本。

因陈师泰和张晋在题本里所说的,是一件事,所以,两本题本始终被放在一起。

事关江南!

而江南又是赋税重地!

张至发作为阁臣,自然明白此事的严重性。

虽然题本上说,太湖三十六寨的贼寇,只出动了三十几人。但他们干的事,却与西北和湖广正闹腾的李自成与张献忠之流无异!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发展成大股农民军呢,必须要重视起来。

“阁老,下官这里有份题本,事关江南赋税之地,事关重大,下官拿不定主意。”张至发只得请教首辅温体仁的意见了。

一般这种大事,只有首辅,才能拿决定,他们这种小阁臣,一来经验不足,二来,也怕担责任。

温体仁慢悠悠合上手中正在看的题本,斜靠在椅子上,端起茶杯抿口茶,淡淡说道“何事?”

“阁老,江南太湖,前几天闹匪灾!”张至发用一句话,点出此事的严重性。

“哦?”温体仁的茶杯已经送到嘴边,他赶紧喝了一口,放下茶杯,坐正了身体,说“念!”

温体仁所谓的“念”,就是让张至发将题本内容当场念出,让所有阁臣都听见,等所有阁臣都知晓此事后,再行商量对策。

若让阁臣们一个一个查看题本,那样就太耗时了。

张至发依言,将陈师泰的题本,张晋的题本,各当场念出。

此时,黄士俊、贺逢圣、孔贞运等辅臣,也一一停下手中的活计,这种大事,首辅大人一般会询问所有人的意见,他们得做好准备。

温体仁手指轻敲桌面,问道“你等有何计策,但说无妨。”

孔贞运抢先发言,慷慨激昂地说“江南之地,乃是我朝赋税重地,必不能乱,我们应当立即派出大军征讨,将太湖贼寇彻底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