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白复和方曙流对望一眼,看见彼此眼中的惧意——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由于青鸾公主在场,两人皆不明说。
方曙流道:“刺杀过程,还有一个疑点,不知白老弟是否留意到?”
白复默不作声,突然从茶台旁抄起一支筷子,出手如电,刺向方曙流!
事起仓猝,毫无征兆,青鸾公主尖叫一声,呆立当场,眼睁睁看着筷子刺向方曙流咽喉!
眼见捕神就要血溅当场,白复瞬间停手,筷子头在方曙流喉咙一寸处微微颤动。
方曙流颔首点头。
青鸾公主长吁一口气,禁不住用纤手捶了白复一下,嗔道:“吓死我了!”
白复对青鸾公主道:“我模仿了公孙大娘出手的速度,你的角度与张淑妃当时所在位置也相差无几。
你尚且来不及反应,张淑妃又怎么来得及出手相救,将陛下推开,挡在身前?”
方曙流笑道:“要么,张淑妃一直隐瞒会上层武功的实事,要么事先知道公孙大娘会在此刻行刺!”
青鸾公主愣在当场!
……
大明宫里,肃宗在寝殿里来回走动,焦躁不安。张淑妃会上层武功的秘密,在她还是良娣时,肃宗就已经知道。
当年从马嵬坡分兵北上后,一路上不断遭遇危险,每晚就寝时,张良娣都会主动睡在床榻外侧,把李亨挡在身后。
李亨叹道:“若真有刺客闯至这里,估计也是顶尖高手,你睡外面又有何用?躲得了今夜,躲不过明晚。”
张良娣却道:“现在兵荒马乱,护驾将士不断逃亡。保不齐有值守士卒居心叵测,妄想以您金身邀功。
臣妾自幼习武,虽谈不上武艺高强,但万一出现险情,臣妾不逊须眉!就算不是刺客敌手,至少能拼死搏杀,掩护陛下撤离。”
公孙大娘行刺之时,张淑妃能挡住致命一击。对此,肃宗并不怀疑。张淑妃为救肃宗性命,差点死在金簪之下。这一点让肃宗格外感动。好在淑妃性命无忧,否则自己将难以释怀。
如何回报立下救驾大功的张淑妃?
肃宗犯了愁。肃宗当然知道淑妃想要什么。可是淑妃亲生之子兴王李佋仅有三岁。
储君乃国之根本,肃宗首先考虑的当然是楚王李俶。诸位皇子中,李俶已届三十三岁,年龄最长,并且立下收复两京的盖世军功。满朝文武,无不交口称赞。
倘若立兴王李佋为太子,将置楚王李俶于何地?
犹豫不决时,肃宗与考功郎中兼知制诰李揆闲聊。李揆听罢,立刻叩头,道:“若立楚王为储君,实乃大唐之福!”
这一刻,让肃宗既欣慰又惶恐。欣慰的是,自己这位皇长子赢得了文武百官的敬重。惶恐的是,楚王李俶光芒太盛,甚至得到郭子仪、李光弼等军方统帅的拥戴。
当年,就因为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河东、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和自己的渊源,太上皇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两位帝国将星铲除。
难道这一幕在自己手里又要重演吗?
肃宗夜不能寐,翻来覆去想着和方曙流一样的问题:倘若自己殡天,谁是最大的获益者?
答案显而易见,不是自己的父亲太上皇,就是自己的嫡子楚王李俶。
有些事恐怕要尽快办了。
……
至德三载,正月五日,太上皇李隆基登宣政殿,用正式文书册封李亨为大唐帝国第十任皇帝,并加授尊号: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李亨也呈献李隆基尊号:太上至道圣皇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