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与这三人取得联系,当面询问他们是否认识其他人。”
杨大队立刻吩咐道。
也幸好那张纸上有九个名字,要是只有一人,还是这种大众化的名字,警方直接就抓瞎了。
而人的名字一多,从概率上来讲,找出两个名字都一样的九人小团体的概率几乎为零。
这里面唯一难的就是怎么把这九个人关联起来。
一旦突破了一个点,找到了线索,就会如抽丝剥茧一般顺利。
那位年轻刑警立刻按照杨大队的吩咐下去忙活去了。
待那年轻刑警走后,杨大队才略带愁容地问道:“慕中队,你觉得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杨大队的这个问话有些模糊,可慕远能猜到他问的是什么。
“仅仅有三个人相关联,并不能保证这三人就是那便签纸上的人。毕竟这些名字太普通了,存在同名的可能性太大。”
杨大队瞅了瞅慕远,感情自己问了半天,对方就说了一句废话。
“我们也去听听吧。”杨大队忽然说道。
慕远笑了笑,道:“我就不去了!还有两个案子没破,等破了之后再去。”
杨大队微微有些失神!
不过第一时间知晓答案的他却是坐不住了,就算慕远不愿意去,他一个人也想跟着去瞧瞧。
当下杨队便告辞离开,慕远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慕氏破案术。
破获两起案件并不算什么,至少对慕远来说是这样的。
当最后一个案子成功找出关键线索,并通知对应的辖区派出所,慕远终于再次闲了下来。
他百无聊赖地站起身,施施然地朝外面走去。
也没问任何人,慕远径直走到了一件办公室杨大队和刚才那位年轻民警果然都在里面。
这也属于基操了。
对于别人来讲,或许需要问问杨大队到底去了哪儿,但慕远循着气味就直接过去了,很方便。
“杨大队,有结果了吗?”慕远平静地问道。
杨大队正伏着身子,低头看着办公桌上,听到慕远这一生招呼,立刻回过头来。
他明显愣了一下,愕然问道:“慕中队,你案子破了?”
“对!”慕远仿佛说了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情。
杨大队脸颊的肉条件反射般地抽搐了一下,“还是慕中队你厉害!”
“还行吧!”慕远笑了笑,“那三个人联系上了吗?”
杨大队苦笑一声,道:“这三人倒是都联系上了,但三个人的关系并不是很紧密,要不是我们提醒,相互之间都不太记得名字了。他们对其他六个名字,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知道的也有可能是重名之人,不知道的也有可能是时间久了搞忘了,所以,不具有参考价值。”
慕远沉默了。
三年,确实容易磨灭很多东西。
谁能清楚的记得三年里接触了哪些人呢?甚至在一起待上十来天,也不见得会有深刻的记忆。
杨大队说的也没错,通过这些人获取的信息,确实不具有太高的参考价值。
慕远沉思片刻,忽然说道:“我来看看吧!”
坐在电脑旁的那位年轻民警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屁股一挪,直接就让开了。
慕远做到椅子上,看着眼前熟悉的数据查询界面,他朝着里面输入了一个个的名字
在现在这种网络时代,一个人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数据,个人甚至都没有差距,他就已经成为了大数据中的一个数据项。
而越是年轻人,通过大数据刻画出的一个人就越是详实。
可这张便签纸上的九个人,除了名字,什么都不知道,能不能通过大数据将人确定下来,谁也不敢打包票。
好在现在的数据研判工具确实挺丰富的,这也是大数据能运用于实战的基本保障之一,否则就算有再多、再丰富的数据,仅靠人的眼睛、大脑,是不可能将这些数据分析出来的。
就在慕远犹豫着是否要再喝一瓶思维风暴药剂提提神的时候,杨大队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杨队拿起电话一看,神色顿时慎重了许多,他没有立刻接通,而是先向慕远说道:“慕队,是市局刑事技术室打过来的。”
说完,他按下接听键,将电话凑到了耳边。
“喂!嗯好的!好的!谢谢!”
一连串的应承后,杨队放下手机。
“慕中队,关于尸体死亡时间,已经有结论了。”杨队说道。
“死亡时间有多久了?”
“三年零二个月左右,误差在两个月上下。”杨队说道。
慕远喃喃说道:“这么说来,我们需要排查的,最多也就是三年到三年半这段时间的数据了。”
杨队轻轻点头。
慕远又道:“如果再结合那张医院出具的发票单据,就可以将11月、12月排除在外,只剩下10月了。”
“虽然十月大,有31日,但需要排查的也就只有11、21、31这三天,范围无疑就要窄了许多。”
杨队立刻说道:“我这就联系医院那边排查的同志!”
说完,杨队风风火火地拿起了电话,然后将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等他放下手机看向慕远时,却见对方目光灼灼地盯着屏幕,手指轻轻地滑动着鼠标,仿佛看入神了一般。
“慕中队”
“等等!”
杨大队果然住了嘴。
几分钟后,慕远手上的动作停下,眼中颇有几分振奋,指着其中一个名字道:“这个人!”
杨大队神色一喜,道:“他就是凶手?”
办公室里其他一些人也都惊讶地看着慕远,包括范义通和蔺晴。
慕远顿时一愣,回头瞅了瞅杨大队,道:“我什么时候说他是凶手了?”
杨大队微张着嘴,回过神来后,讪讪一笑,道:“不好意思!我胡乱猜的。”
“办案讲究的是证据!”慕远认真地说道。
杨大队弱弱地看了他一眼:可我怎么感觉你就是在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