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杨露禅虽然拜师学艺,但自己依然以下人自居,每日勤苦操劳,空闲时练功,深得众人爱戴。
这杨露禅问陈长兴道:“师父,您道这棚捋挤按、踩冽肘靠,亦是寻常之法,入门之径,何也?”,陈长兴答道:“这棚捋挤按、踩冽肘靠,均为外形动作,技击之法,其他各门各派之功夫中均有,无一是我太极独门功夫。只不过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之功夫不可一日练就,要从这棚捋挤按、踩冽肘靠中寻觅出来罢了。”
这陈长兴教杨露禅的第一课,即是太极五行。这太极五行为何?本质上与形意拳之五行拳为同一路数也,不过也有所不同,即在五行拳之中加入阴阳转换,练熟后可连续发拳也。
前面已经说过,这形意拳一气之起落的功夫,是所有内家拳之根基,并且由于五行拳动作简单,一蓄一发,能够让身体很快感知出心力。这形意拳一蓄一发之心力的使用方式,叫心意抽合,能够在体内经络中抽合出一条能量筋。心意抽合之中加入阴阳转换后,就形成了太极拳独特的心力使用方式,即心神抽合。心意抽合是五行能量的一次性蓄发,心神抽合则能够让五行能量在体内无休无止地周身运行,这就是太极拳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习练太极五行的方法就是先习练重心转换。这重心转换,就是不使用肌肉紧张发力,而是利用自身体重生成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在两条腿之间来回转换,同时心力顺呼吸下降到会阴进行河车运行,部分心力继续下降到足底,习练久了,心力、呼吸、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会逐渐合拍,心力与呼吸会随着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运行到足底涌泉,此为“呼吸以踵”。刚开始习练重心转换时,是感知不到心力的,也感知不到呼吸与压缩旋转合拍,习练重心转换的目的,就是通过重心转换让身体感知出心力,让心力与呼吸、压缩旋转合一。
由于重心转换只是利用自身体重生成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因而身体获得的地面给予的上行能量也只是与体重相当,即重心转换不能生成大于体重的新的能量,习练重心转换的目的只是为了感知心力与呼吸,待感知到心力后,才能够利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生成巨大能量。所以习练重心转换时,决不能求力,乃至于整个内家拳的习练过程中,均不能求力。一旦求力,就会本能地使用肌肉紧张发力,就会功亏一篑!
可先习练站立式重心转换,自然站立,重心平均分配于两腿之间。重心开始转换时,一条腿如大厦将倾般缓慢卸力(虚腿),将所有体重慢慢转移到另一条腿上(实腿),同时身体在实腿一侧利用体重的自然下行而进行压缩旋转,压缩即身体向下堆积,旋转即以身体中线为轴向外侧旋转,主要以腰胯旋转为主,待压缩旋转到极致后(即不能再压缩旋转为止),身体再反向旋转,将压缩旋转再转换到虚腿之上,在虚腿上继续进行压缩旋转,如此循环反复。
从能量运行来看,重心转换其实就是虚实转换,即利用体重生成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在两条腿上不断转换,两条腿不断形成虚实。这种虚实转换就会使得能量在体内上下运行,即一气之起落。
在刚开始习练时,身体是没有意的。没有意,就是身体不会有任何感觉和感知,感知不到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更感知不到心力,呼吸也很难与压缩旋转配合。继续习练,直到身体能够感知心力、呼吸与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身体的这种感觉与感知就是意。
这种站立式重心转换不用习练很长时间,一周即可,让身体熟悉压缩旋转就行。在习练站立式重心转换的同时,应该站一周三体式。这三体式切不可大开大合,因为大开大合的动作是不能用于技击实战的,所以站三体式要自然而然,双脚前后自然分开半步即可,身体稍微下蹲似坐在后腿之上,双手自然曲臂抱圆于前胸,一手上一手下,位置于胸前即可。
(注:站三体式切不可两腿两臂分离过大,技击实战时还得把分开得过大的两腿两臂合起才能运动自如。其实三体式的动作类似于拳击的预备式,只不过把拳化掌而已。那种大开大合的三体式,是由不懂内家拳内里五行能量运行之人故意以外形动作玄化内家拳所为,毫无实战价值)
站一周三体式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身体适应体重集中在后腿之上,没有任何其他作用。
然后开始打拳(以左臂左腿在前的左三体式为例)。
劈拳,身体在位于后面的右腿之上利用体重生成自然的压缩旋转(左旋),同时左腿左臂随压缩旋转回收,待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左臂左腿前出,同时在左腿上生成压缩旋转(右旋),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右臂右腿前出,如此反复。在身体作出压缩旋转的同时,胸膈膜下降吸气,将气吸至后命门,则空心实腹,让身体尽量感知膻中的心脏部位,感知心力随呼吸与压缩旋转下行到命门。
崩拳,身体在后右腿上压缩旋转(右旋),左臂左腿不动,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右臂左腿打出,然后身体在左腿上压缩旋转(左旋),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左臂右腿前出,如此反复。心力、呼吸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