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章 先易后难,半路而伏(1 / 2)崛起在大周首页

叶一青立马动员了全体乡民一起来保卫家园,同时也召集了八个队长和钱八斗商量对策。

大家都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三千多人马,足足是叶一青团练的五六倍。

叶一青召集大家商量,大部分的队长都提议像以往一样据险而守,并且还可以像上次一样,派出小部分人马设伏偷袭攻营墙的敌人。

他们的理由是如今牛头岭城墙已经加高到了三丈,又是依险而建,乡勇也初步训练编组完成,600乡勇据守,加上粮食充足,应该可以长期固守。

但叶一青思考后,否定了这样的战术。

如今时势不同以往。

第一,敌人可不是只有六百余人了,而是三千人,兵力增加了好几倍,叶一青团练虽然人数增加到600人,比之前要多,但敌人增加的更多,兵力悬殊,互相之间的兵力比例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进一步增大。之前是两倍于己,如今是五六倍于己。

第二,如果还是运用之前的战术,派出伏兵在牛头岭外面的山上设伏,且不说敌人从漏网之鱼了解上次敌人失败的原因或许早有防备,或许就是不知道,也很可能会搜山而确定自己不会被设伏,毕竟敌人的脑袋不是浆糊。

就算敌人不知道,也不会搜山,叶一青能成功设伏,但敌人的兵力实在太多了,叶一青分兵而出,多了,怕牛头岭守不住少了,设伏成功也不能一举击溃对方。相反如果设伏不能一举奏效,反而会暴露而被敌人咬住不放,陷入敌人的包围,那就万事皆休了。

第三,叶一青从上次的牛头岭保卫战中,看到了据险而守的利弊。利不用说了,天然的地理优势,让防守更为容易,让敌人更难攻击等等但其中的弊端也不是没有,其中最大的弊处就是没有退路。

上次杨家来攻之时,崔如妃李守则等人认为叶一青等人肯定守不住,但处于牛头岭这处险地之中却无法脱身,只得铤而走险的躲入悬崖峭壁的巨石中,想要靠着侥幸躲过一劫。

这件事情让叶一青知道,一旦牛头岭被攻破,叶一青和乡民完全没有退路。

而此次敌人来势汹汹,叶一青并不能保证牛头岭一定不会被敌人所攻破,所以不能心存侥幸。如果一旦被攻破,后果叶一青不能承受。

所以这种战术,被叶一青否决了。

叶一青听取了孙驴子详细的情报而仔细思考后,决定舍弃被动固守的战术,采取主动出击,积极防御的战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敌人从两路而来,聚合而攻,叶一青就不让他们聚合一起,而是趁他们在行进中,半路设伏,伏击他们,既能出其不意,又能趁敌人分兵之时,兵力没有聚合而攻击,取胜的把握更大。

叶一青仔细思虑这个战术,觉得这个战术如果运用的好,可行性非常高,取胜的把握也很大。于是下定决心,采取这个战术,冒一次险。

叶一青确定了这个战术后,也随即制定了伏击计划。

他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策略,首先去伏击大庾县的乱贼。

南安县乱贼出动两千多人,大庾县出动一千多人,所以首先要去伏击大庾县那路的乱贼。

而叶一青要充分的利用其中的时间差。

其实大庾县和南安县到达青莲乡的行程时间相近,但也有差距。其中大庾县到达青莲乡以乱贼军队的速度,一两日可到,准确点来说至少要一日半。

而南安县要达到青莲乡,以乱贼军队的速度至少要两日,其中相隔半日。

因为孙驴子是骑马来报,不到半日就已到叶一青面前汇报情报,其中还包含孙驴子上山的时间,可见骑马报信,比走路快多了。当然孙驴子如今马骑的还不快,毕竟刚学没有多久,如果完全会骑马的,一两个时辰即可到。

也就是说,在叶一青商量好出兵之时,南安县乱贼和大庾县乱贼已经行了半日路程。

所以大庾县乱贼最快一日即可到,南安县乱贼最快一日半即可到。

叶一青要抢这一日半的时间,时间如果掌握的好,叶一青的计划有可能实现,如果掌握的不好,叶一青全盘皆输。

所以叶一青丝毫不耽搁,立刻集合了青莲团练600乡勇,并作出安排,留下100披铁甲精锐,全副武装,包括装备了100张弓弩留在牛头岭据守,由孙朔统领。

当然团练乡勇是100人,乡民是全员动员来协助防守牛头岭,包括妇女。

而叶一青亲自带领剩下的500名乡勇立刻带齐干粮和所需之物后,全副武装的下山,向着大庾县的方向来个急行军。

而孙驴子那侦察队也是全力以赴的关注敌人的两路人马的情报,其中那骑马送信的十几名侦察员更是几乎都在马上度过,要时时刻刻把最新的情况递送牛头岭和行进中的叶一青处。

这才能保证叶一青能及时的知道敌人的变动而调整自己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