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7章(1 / 2)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第一零六师团在华夏参战以来,一共遭到三次惨重的打击,其中最惨重的就是万家岭战役,几乎被华夏军队全歼,并自此之后,就丧失了全部的作战勇气。

包括第一零六师团的母部队第六师团在内,以及与第六师团一样野兽的第十师团,都是一样,在屡遭华夏军队的奋勇打击之下,老兵和基层士官损失惨重,战斗力也是越来越弱。

在缅甸战役的第二阶段,华夏远征军nn胡康河谷的时候,新三十师一个师加新三十师一半新兵两个师就击溃了日军第十师团,加上新五十师大部为新兵的增援配合下,日军第十师团最终折戟在缅甸,几乎被全歼,就连发布作战命令的官防大印都被华夏军队缴获。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日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就看其在战争中给华夏军队造成的损失,以及在太平洋战场上给卖家造成的损失,就可见一斑。

可见,人口的多少关系到可以动员兵力的多少,而士官、老兵作为军队基层的骨干,也决定了军队整体战斗力的优劣。

相比日军,华夏军队没有充足的后备役,也就没有足够的受过训练的士兵补充,于是老兵和有经验的士官也就越大越少,依靠大量的壮丁进行补充的华夏军队就会付出更多的伤亡,然后才能得到足够的老兵和基层士官作为军队的骨架,这也就是为什么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后期鲜有主动反击的作战,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表现。

而当民党军队得到美国的物资补充,挑选出大量的部队接受美军的武装和训练之后,依靠这些从全军抽调而来的老兵和士官,就迅速组成了一支战斗力的部队,在缅甸打了翻身仗,并且在湖南雪峰山战役中也击溃了日军进攻部队三个师团。如果没有美军的武器补充,在没有了充足的老兵和士官,估计雪峰山战役还会打成以前战损比!而芷江基地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呢。

所谓谋大事者,在谋一世,而不在一时。

亨利现在做的就是进行长远的规划,并且留有足够的容错余地。只要大战略不出错,即使出现细节方面的问题,也会在大势之下,被一一解决,不会改变既定的未来。

只要确定了未来的发展不会偏离既定的规律,亨利再做的就是不断补充细节,比如南洋一带的水文地质情报就是属于必要的准备。

美国未来是会反击菲律宾的,那个战役无关战略形势,而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和多人都对麦克阿瑟一力主张nn菲律宾不满,就比如尼米兹,但是为什么麦克阿瑟能说服罗斯福?就是因为麦克阿瑟并不仅仅是从军事角度出发,才建议发起nn菲律宾的作战的,他是站在了战后政治格局的角度来考虑的。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放弃攻击菲律宾,而是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然后坐等菲律宾日军投降,那么菲律宾人会怎么想?“啊,你们美国人放弃了菲律宾,逃走了,现在有能力帮助菲律宾复国,你们又不愿意!你们美国还是那个主张民族独立,给予殖民地自觉的国家吗?还是你们自己标榜的伟光正吗?”

失去了菲律宾的民心,那么别的国家呢?美国还怎么实现领导世界各国的愿景呢?!

所以,菲律宾是必须要打的,还要赶在日本投降前,解决菲律宾的日军,而不是等待他们自己投降,为了实现这个政治目标,即使付出再大的伤亡,也是在所不惜的。

同理,盟军在欧洲登陆之后,解放巴黎的部队,也是由勒克莱尔领导的自由法国麾下的装甲师。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所有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都要有其国家自己的军队负责某一个关键的作战任务,并要进行在首都的阅兵。

就连苏联在攻克华沙之战中,都有大量的波兰军队参战,这就塑造了盟国的解放着形象。

有趣的是勒克莱尔在收复巴黎的时候,他的隶属关系已经由巴顿的第三集团军转入了蒙哥马利麾下,但这位骄傲的法国将军依旧宣称自己是巴顿的部下,让蒙哥马利来了一个大红脸。

就像亨利主张的“先亚后欧”战略,都在很大程度上跟政治关联密切的。

最主要的是,要给华夏军队一个打出国门、彻底击败日本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苏联的影响在华夏扩大,也才能有机会从华夏抽调大量的部队进入欧洲作战,不仅是削弱民党的军队数量,同样是考虑到未来的华夏内战。

只要常凯申的精锐部队被羁绊在国外,常凯申就没有和红党开战的勇气!虽然这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但是后来还是希望两党之间不再爆发内战,内战耗损的只会是华夏自己的根基。

马六甲终究是不会停留太长时间的,这几个月都在马六甲一带的活动,已经引起了英国远东舰队的注意,并且有一艘小型巡逻艇已经来到船队的位置询问了,如果不是船上都是美国人,估计英国巡逻艇就要上船检查了。

是时候离开这里了,打捞完毕的二十五搜沉船已经是极大的收获了,再多就可能不是收获,而是累赘了。

按照事前的安排,亨利带领五条船离开马六甲、离开菲律宾,向湾湾和日本方向驶去。

亨利选择的航线是经湾湾外海,绕道日本四岛北上,利用太平洋暖流,向阿留申群岛方向行驶,然后再转向夏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