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认为,装甲部队必须的一项改进,就是坦克的外形,坦克的高度越高,需要防护的面积就越多,装甲重量也就越大,同时也就越容易被击中、击毁!所以一战时美军坦克的外形1谢尔曼的外形如果继续使用下去,就会导致美军的大量损失,降低谢尔曼的高度必须降低!1谢尔曼的高度是297米,巴顿给设计师们提出的要求是不要超过两米三十,也就是要降低近六十厘米的高度,同时,还不能降低坦克乘员的舒适性,同时还要留有增加其他设备的空间。
这些要求都是硬性指标,关系到坦克使用的实际战斗力高低的。而且,巴顿提出来的要求也是向后世的主战坦克靠拢的。同时这种要求的提出,对坦克技术的发展和巴顿个人的声望都是大有好处的。现在,巴顿是以一战时期少校军衔永久领临时军衔上校担任装甲旅司令官的,战后则是在1920年正式晋升中校,比原时空提前了十五年,并且受命重组美国的装甲部队,从事战术研究工作。不过由于对坦克的使用上出现的不同派系,导致巴顿在米德堡和本宁堡之间调动了数次,结果导致了装甲战术的研究被拖延、迟迟不见结果。
最后,巴顿不得不求助于自己的老长官,使用盘外招,这才压住了不断调动自己的战争部的人事局而和巴顿同样关系密切的潘兴,由于自己的巨大声望和所处的职务,反而不好替巴顿说话有玩弄权术的嫌疑。但后来就不同了,亨利已经退役,无论做什么,军方都不好说什么。
而亨利也是同样关心巴顿的战术研究的,对军方里那些干扰研究的人也是很不满意,所以顺理成章地伸出了自己的援手,巴顿得以留在本宁堡继续担任那只实验性装甲部队的司令官。而那个给巴顿捣乱的却是亨利的同期校友莱斯利詹姆斯麦克奈尔,亨利也不能做些什么,这位校友在军校的时候和亨利的关系也是不错的,而且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在训练和伪装方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现,也是美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与亨利和巴顿相比,他的成就还是差了一些。
亨利在1919年申请退役时的永久军衔是少将,那时的麦克奈尔才是少校,和巴顿一样,估计就是这一点让麦克奈尔心有不甘,开始有些嫉妒了吧?至于给巴顿使点绊子,估计也不是出自麦克奈尔本人的意愿,因为麦克奈尔的心胸并不是那种不够开阔的人,再说,即使要对付巴顿也要看潘兴和亨利的面子啊。这种情况估计是有人在利用麦克奈尔的牢骚干的因为美国陆军里也并不只潘兴和亨利两派,还有很多其他派系,怎么可能有人愿意让潘兴和亨利的派系顺利的达到他们的愿望呢。
尽管装甲部队的战术研究经过了不少的波折,但最终还是达到了巴顿或者说亨利的目的,即使那已经是1929年的事情了。
步兵使用的最常规的武器就是步n机n了,而步n机n之外的常规武器就是迫击炮和n的战防炮。迫击炮就不用说了,早在古巴战争时期,就在亨利的引导下全面装备了从60到105口径的不同级别部队,而战防炮则不然,并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
而一战后期,坦克的出现,就让战防炮的装备提上了日程。
不过,令每个军方失望的是,n战防炮对坦克的威胁并不大,如果以一战时英国装备的小游民,还是法国装备的雷诺坦克来说,不管是37还是45的战防炮都能做到击穿其装甲,但这两种口径对于亨利设计的1来说,就是没有作用了,除非在近距离击中1的尾部那里是1最薄弱的地方!
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当坦克冲过了战防炮的炮位的时候,战线就是要崩溃的时候了,还有谁会留在炮位上等死呢?所以,n的战防炮明显不能作为反坦克使用的。那么,就要加大火炮的口径。如果1的75坦克炮能击毁自己的装甲,就是说这个口径是适合的反坦克炮的口径!
可是,因美国现有型号的75口径的火炮来说都不适合用作反坦克炮的用途。原因就是,这几款火炮的重量不适合迅速移动!以反坦克炮的作用来说,肯定是要布置在战线的最前沿的。
不过,对于防御方来说,最被动,或者说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敌人会从哪一点进攻,无法做到及时地进行反坦克炮的集中部署,而分散部署就面临一个问题防御密度不足,容易造成以少敌多的情况,即使守住防御阵地,也会造成反坦克炮的巨大损失!所以反坦克炮最好是随时可以移动的。
这一点要求一出,就让那些军工研究人员头痛不已。
移动快,就是要足够轻,只有这样,才能便于炮兵用人力展开火炮和收拢火炮这两个步骤,然后靠人力拖走!前沿不一定有地方和时间布置用来拖运火炮的载重卡车的!
问题还有一个,反坦克炮的用途决定了这款炮必须具备强大的穿甲能力。决定炮弹穿甲能力的一个是火炮口径和炮口速度,一个就是炮弹本身的设计和材质。前边一点,口径和速度成正比,这是装药量决定的还有一个提高炮口速度的办法就是加长火炮身管长度。
不断加长身管和口径,是二战时期交战国很常见的事情,这就是矛与盾的问题,大家都在不断地升级自己的武器,让坦克防护力更强,穿甲深度更高导致的。
因为在坦克的研发升级的问题上,亨利并不打算像原时空的美国那样不断地走升级之路。亨利打算直接用长管75坦克炮解决初期的问题,就如同德国制造的著名高射炮一样,使用56倍径的75口径,那么估计足够使用到遇到老虎和豹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