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斯图纳斯郊外开始交火,整整一天,美国人的枪声就没有停下来过,一直到天黑,看不清楚人影才消失不见。西逃古巴人的军官这才有机会清点自己身边的人数和武器,不清点还好,一清点这位先生都快哭出来了。原本与关塔那摩人汇合后,两边的人数加起来足有三千人,步枪虽说不是人手一条,但也有差不多五六百来条枪,当然什么枪都有,就连上个世纪初的火绳枪、燧发枪都有,口径也罗七八糟。但现在,人不过一千,枪不过十条,已经不足汇合时的十分之一。如果在遇到拉斯图纳斯的战斗,这千把人就会全军覆没。唯一的办法就是趁天没亮就出发,赶紧向西,到哈瓦那与起义主力汇合去。那里至少还有两万人枪(人有,枪?)呐。在关塔那摩初试火炮、在拉斯图纳斯初试机枪之后,美军就以一种散步式的情况下向西开进,不急不缓。
消息总比人跑得快,两次交火,美军大获全胜、古巴人不堪一击损失惨重的消息飞快的传到卡玛卡、传到谢戈德阿维拉、圣斯皮里图斯、圣克拉拉、马坦萨斯,最后传到哈瓦那。人传人,口传口,消息越传越走样,本来是直接战死的少,逃亡的多,传到哈瓦那已经变成了美军使用了一种上帝赐予的大威力武器,一下子杀死了关塔那摩所有的古巴人。
消息所过之处,所有古巴起义军都心惊胆战,还没有接触作战,就已经开始溃散,急的在哈瓦那的古巴起义领导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掉光了头发;情急之下,派出了自己身边最精锐的部队1000余人抢先占领圣克拉拉,准备在那里不知阵地阻击西进的美军,给打下哈瓦那赢得时间。
可惜的是,当这只精锐到达圣克拉拉的时候,亨利策划的第二次登陆行动开始了!
第一团全部6000余人在古巴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登陆西恩富戈斯。当地的起义军根本没有一点准备,让美军未经战斗轻松登录。还好的是,起义军也没有什么伤亡:除了一小部分不足五十人的部队逃走,剩下的七八百余人......嗯嗯嗯......投降了。负责指挥第一团登陆的是鲁伊斯亨特上校(第八步兵师参谋长)在审问了投降的古巴人中的军官后,得知了投降的原因:关塔那摩的炮击结果传到西恩富戈斯之后,把当地的古巴人吓坏了~~~谁也不想被炮弹炸的无影无踪。其实别说是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古巴人(黑人为主),就连亨特上校自己都被吓得够呛。
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猛烈的炮击,即使南北战争和美西战争时期,军队作战也是以直射火炮为主,而且口径都比较小,哪里像现在啊!155mm榴弹炮的威力比南北战争和美西战争相比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那时使用的火炮不管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都还是以前膛炮为主,使用圆形炮弹。现在的火炮是后膛炮,锥形弹头,不仅射程更高,弹头装药量也更多,装填的炸药威力也不可同日而语。让现在的美军老指挥官们惊讶乃至惊吓就是必然了。
亨利在参加参联会会议时曾经讲过,未来的战争会因为装备的现代化而变得与过去不同,美军的战斗方式也要根据装备的不同而改变。当时还有很多老将不以为然,要不是亨利在众多老将眼里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后辈,可能早就被那些思想古板的老家伙训斥了。但是现在,不仅是亨特上校还是副师长泰勒,还有师长芬斯顿将军都开始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猛烈的炮火齐射之下,过去的野战工事起不到作用了,恐怕只有更深的壕沟和地下避弹所能够让士兵生存下来。
其实南北战争时期,战壕这样一种防御工事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不过那时的战壕都比较浅,属于野战战壕,缺乏防御炮击的避弹所和掩蔽部,形状一般都是直线,在没有以大量机枪为主火力至上时代,这样的战壕足够好了。现代不同,火炮的各个方面的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得火炮更轻、炮管更粗、射程更远、爆炸威力更大,再固守过去的老思想,手下的部队伤亡肯定更惨重。举个例子:华夏抗战史上的第二次沪淞会战,桂军最好最精锐的一个集团军(号称钢七军和四十八军)在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冒着侵华日军的密集炮火发起反攻,结果两个军六个师伤亡惨重,六万人伤亡四万。侵华日军参战的炮兵除陆军自己的火炮外,还有海军舰炮。陆军火炮限于机动能力,一般都不超过155mm,舰炮就不一样,不考虑机动问题的舰炮口径最大的是460mm——参见日本海军大和号。虽然沪淞会战中日军限于水文情况,只有老舰(最大吨位装甲舰出云号)参战,但出云号装甲巡洋舰装备的203mm舰炮威力只比陆军火炮更强大。
所以,不管哪个国家,什么时代,军队都必须盯紧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后世华夏的名言,一直记在亨利的心头,如今成了亨利常常在参联会念叨的口头语。
想来这一次古巴作战结束后,参联会的老古董们会改变主意吧?最好是让他们自觉退休,把位置留给刚年轻的一代军人。亨特上校不无憧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