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进看到来往于河道上从海里回来的大多都是运粮船,整个燕京地区和所有的黄河工地的粮食都是外运而来的,一些能跑大船的地方船只会直接逆流而上,而不能走大船的地方,会在某个码头卸货换成小船。
梁山的主要物资的运输都是依托水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换了谁都是如此,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些水流湍急的河段有纤夫在那拉纤,不过史进并没有坐船,警卫军两千五百骑一路跟随,足够应对一路上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
从津门往南百里左右,史进来到一处减河工地,减河就是一种分洪道,这并不是李晟的发明,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指挥,就像大禹治水的故事和都江堰的修建原理,都是这种减河工程。
李晟所设计的分河计划并不是三条河道包打天下的,除了主分河之外,还会依托河北地区原有的分洪道减河还有固有河流对黄河洪水进行再分流,达到防洪灌溉一体化的目标,所以治黄不仅仅是治洪,也是对河北地区灌溉渠道的一次大修。
工地分为两个部分,除了一万多人的契丹奴隶在河道底部清淤之外,两岸的提防都是招募的附近村民修建,虽然总共抓了五六十万契丹奴隶,但是史进还是觉得工程进度太慢,而且光使用奴隶工程质量史进还不放心,所以每一个工地都会招募一部分附近的百姓参与。
现在正好是冬天农闲时,很多百姓也都愿意到治河工地上赚点钱和粮食,毕竟大家都懂,修好了黄河那是为了自己好,更何况这种活还不算徭役,比进城做工赚的还多一点,没理由不去不是。
河堤采用的是分段包干夯土成方的计费方式,只要干完规定的土方量并且检测合格,就可以拿到承诺的工钱,这也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分段包干之后,百姓更愿意以村镇和宗族结成队伍,自己分工合作,而梁山的人只需要监督质量就行了。
这一个工地上有两万多百姓在忙碌,这里的分河分为三段工程,主体工程就是在大坝上开一个豁口,而这个豁口为了避免流速过快冲毁大坝,不仅要夯筑的结实,还要使用大量的石块保护。
为了控制工程质量,石块之间的粘合剂用的是宝贵的水泥,原本史进作为战略物资来储备的东西,现在随着梁山机械工业水平的增长,产量也逐渐提升了上去,而且水泥这玩意也不适合长时间存放,前几批的都库存成水泥块了。
当时还吓得仓库保管人员被问罪,关在牢房里半个多月,后来事情汇报给史进,史进才想起这玩意会吸水变质,才避免仓库人员被问责,再后来水泥都用在辽东的邬堡工程上面,比起米汤的粘合剂效果,即节省了粮食,又提高了质量。
所以现在在燕京修筑邬堡还有黄河上的重要工程那些需要铺石块的地方,都会用上水泥粘合剂,当然这个也仅仅能当成粘合剂来使用了,想要直接用水泥铺,史进觉得在蒸汽机研究成功之前是不要想了,现在水力粉碎机能有这个供应量已经足够让史进意外的了。
史进在河堤上刚看了一会,远处的军营里一队军官就慌忙的骑马过来,史进站在河堤上等着,等人到了史进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李甘校尉,这个人史进认识,是当初火并王伦之后投靠过来的一个梁山百姓,后来屡立战功,才升任校尉,现在统领一个军的士卒驻扎在黄河边监督契丹奴隶干活。
刚刚十里之外史进的动向就被李甘军的斥候探到了,表明身份之后,斥候也早就该通知到了李甘,史进好奇的是,正常情况下,李甘不是应该已经等在大堤上,等自己到了对方好给自己讲解运河工程么?
但是史进从到地方在上河堤这么长时间,对方都没有出现,这有点不合逻辑,所以史进打量着一群军官,重点就是看着李甘,很想从他身上看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