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裹挟”着风承扬向戏曲联合社,嗯,其实这个时候,风承扬认为,这个戏曲联合社严格来说,应该和说书联合社一样,已经不具备代表性了,它应该叫做“昆曲联合社”,甚至都已经沦为了一个僵化的机构。因此,风承扬并不看好它的未来。
一路上,李仙侣“喋喋不休”、“突突突”,快速的向风承扬介绍着昆曲:
“昆曲发源于数百年前的大唐国和大明国,后经魏良辅、张野塘等人的改良而独领中国剧坛。”
“昆曲最大的特点是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抒情性强,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曾几何时,除了民间昆曲戏班和家庭昆曲戏班外,业余演员的登台表演也是昆曲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业余演员中有作家、学者,有经济较为宽裕的平民,有民间乐师,有自由职业者,还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女妓。他们在创作中将舞台性与文学性结合起来,显示出宏大的叙事风格。他们更加关注现实,力图用自己的创作来矫正人性的偏差。认为剧作家应该艺术地处理作品,以使观众在审美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熏陶。”
“昆曲的行当,最初共十二行,俗称江湖十二角色。后来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但是,传统昆剧职业班社,一般只需十八个演员,俗称十八顶网巾,只有极少数大班社有二十七名演员。实际上,一般班社只要十个家门齐全,就可演出,其他角色可以由家门接近的演员来替代,这十个基本家门被称为十大庭柱,他们是:净、官生、巾生、老生、末、正旦、五旦、六旦、副、丑。其中最能决定演出质量的是:净、老生、官生、正旦四个家门。”
“昆剧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只知道按照日益僵化死板的规范进行创作,推出一部又一部面目雷同、毫无新意的作品。”
“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绅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绅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使得昆曲颇有些贵族文化的气息。但是,这种舒缓、惆怅的风格却与普通大众格格不入,不受市民青睐。于是,昆曲便逐渐脱离大众,背离了原来促使自己成功的因素,从而走向衰落。”
“与被人们称之为雅部的昆曲相比,许多地方戏,如徽戏、豫剧、蒲戏、川剧、黄梅戏、闽剧、粤剧等,的语言则显得粗糙而杂乱,其中甚至存在着逻辑混乱、句法错误的弊病。这是因为这些戏的作者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民间艺术家,他们不懂诗歌格律,也没有系统学习过传统的经典作品。但是却有一点,他们接近普罗大众!他们的作品,也反映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它们和他们普罗大众就是喜欢!”
“事实上,中华大地上,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而昆曲是最严谨的: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