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市团委最近有些忙,没别的,就是学习新的中央精神。
学习的同时还得找典型,《金融危机下当代大学生的创新之路》,这是他们领导定的标题,可是宁城的这种典型在哪?
宁城虽说是苏省省会,但创新之路真的不多,就算是创业,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大学生?太少了。
叶明明是宁城青年周刊的记者,也是这件事的直接负责人。
她没别的事,就是找人,找符合标准的人。
“明明,找到了吗?”
刚回单位,她的小姐妹赵一楠就问了起来。
“没有,找了几个,都不符合,要么年纪大,要么就是个皮包公司。”
叶明明头都大了,离领导交代的时间没几天了。
“你去没去宁城工商局问问?”
“嗯?没有,去那干嘛。”
“他们那肯定有最详细的注册信息啊,直接搜索注册人,按年龄,学历来找。”
“总比你去街道问方便多了。”
“咦,有道理,早不说。”叶明明一听,屁股还没坐热就重新站了起来。
赵一楠在后面又喊了句,“让老吕给你开证明,不然谁理你。”
然后就看见已经到了大门口的叶明明一个急转跑进了老吕的办公室。
赵一楠摇了摇头,“唉,还是这么急吼吼的。”
陈默最近有点烦,不为别的,现在的公司是在雨花的开发区,位置不怎么好,最主要房租虽说便宜,但水电贵啊。
最主要是地方不够了,就一个60平的小屋子,对于一个二十人的公司来说,有点逼仄了。
再说今年肯定会大量进人的。
他可不想因为简陋的公司条件将一些优秀人才给漏了。
那就真是想哭都没处说理去,谁让你公司这么破的。
所以搬迁是势在必行的。
问题是该搬到哪,陈默考虑了很久。
“喂,陈总,有人找。”
“谁啊?”
“说是青年周刊的记者。”
“哦,那请他们上来吧。”
陈默不知道这人为啥找自己,但青年周刊这么高大上的名字,自己还是不要拒绝的好。
叶明明是在工商局找到的陈默。
乍一看没什么特别的,但仔细想想好像挺符合自己的人设标准。
陈默说到底还是大四的学生,理论上还没有毕业,这就符合当代大学生这点。
第二,他是去年开办的公司,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但是利润还不错,在金融危机下活了下来,这就符合创业成功的标准。
而且听说他们公司已经有快二十人,大部分都是还没有毕业,或者毕业才一年的大学生,这就是为国家增加就业率,减轻社会负担。
几个加在一起,buff至少叠了三层。
叶明明仔细一看,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吗,那还等什么,马不停蹄就找来了。
七楼,公司门口,陈默见到了叶明明,一个书卷气很浓的女孩子。
“你好,我是青年周刊的叶明明,这是我的记者证。”
叶明明害怕被误以为是骗子,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记者证拿了出来,
“如果还有疑问,你可以打电话给我们单位核实。”
陈默连忙摆手,开玩笑,记者证他是见过的,一模一样,要是再打电话,岂不是打脸。
“不用,你好,我是陈默。”
“请进。”
陈默将叶明明带进了会客室。
叶明明坐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陈默一听居然是采访自己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又没干坏事,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