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医学变革与显微镜(1 / 2)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首页

古人们一时惊骇地将眼睛睁地老大。

人的胸膛能被打开而不死,一直跳动得以让人维生的心脏居然能被替换,血肉之下的骨头能被挖出来换一根新的……

之前天幕上为了演示缝合手术,将人腹部用针线缝合起来就已经非常让古人震惊了,这会儿在知道后世的医术能做到这种地步更觉匪夷所思。

尤其古人们很多都将心脏视为灵魂的居所。

换心岂不意味着夺舍?要是真有夺舍这种事,那后世的权贵富豪岂不能夺舍穷人之躯实现永生?

不过想想也不太可能,真有这种事天幕肯定早就透露出来了。

可是再一细想又觉遍体生寒。

内脏要是坏了也可以靠更换来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的话,那用来更换的内脏从哪里来?

要是后世有能力靠科技制造出内脏倒还好,要是不能,那不还是得从别人的身上取?

明朝,李时珍。

作为医者他不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关注那些有的没的浪费心思,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按照天上传授的方法造出青霉素。

中国古代医学受限于感染问题难以解决,无法在外科手术一道有更深入的发展,所以历代医者都只能在中药一途不断摸索尝试。

虽然也为后世的现代医学留下了宝贵财富,可毕竟没有开启微观世界的探索方法,医者先贤们按照经验将能接触到的药物药效都总结了出来,再想发现新东西太难了。

现在天幕告知了青霉素这一关键突破法门,而且提取青霉素所需的物品和技术现下都能做到。

只要成功提取出了能够解决感染的青霉素,孕妇、士兵还有广大百姓常会遇到的外伤、发炎,以及许多疾病都能得到治疗提高存活率不说,更长远的手术一途必然会迎来高速发展。

生老病死中的生与病,从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力所控。

有了更高的粮食产量,有了更好的医药,人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飞速增长,更多的劳动力,就意味着更多的生产力、创新力。

后世想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到让他们这些古人叹为观止的繁荣程度的。

李时珍很快将提取办法一字不落记录下来,怀揣着一朝得道般的兴奋,一刻不停地赶去亲自筹备提取青霉素所需的物件……

【青霉素的发现,或者说人们意识到微生物的研究价值,开启微观世界探索,与显微镜的诞生密不可分。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球形透明物体可以将物体图像放大许多倍。

通过对光学折射现象的摸索发明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即两种具有放大与缩小功能的透镜。

后来镜片打磨抛光的技术提高,由多个镜片组成的复式显微镜便诞生了。

人们得以借助显微镜观察到极小的寄生虫和微生物。

但是显微镜对镜片打磨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多组镜片组合下,即便是非常细微的镜片瑕疵,都会使显微镜的画面非常模糊。

不过虽然高光滑度的镜片打磨技术不容易突破,但烧制光滑的玻璃珠却非常简单。

根据光学原理,曲率半径越小的玻璃珠,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强,放大倍率也就越高。

简易显微镜就是利用非常小的玻璃珠制作的,放大倍率甚至能达到两百倍以上。

不过这样的玻璃珠直径也必须非常小。

比如公元166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的玻璃珠显微镜,玻璃珠直径大概只有二至三毫米左右。

过小的观察范围,也让这种玻璃珠特有的光学功能适用领域很有限。

在使用这种显微镜时,也需要将瞳孔怼地非常近才能看到放大影像。

而制作这种简易显微镜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