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科举。
朱凌老师走之前曾经说过,她觉得这个设计实在是给了女子一条新的出路,若是能让女子也参与到政事当中,至少能给很多人作为榜样。
“即便是身为女子,也不能只是困在家庭灶台之中。她们应该有独属于她们的力量,她们应该被记住。”
据说是朱凌老师的家人里,就有很多家中的姐姐姑姑,论才学不输家中男子,但她们大多只能居于幕后,世人的记忆也好,还是史书的纸笔记录也好,都不会记下她们的名字。
但是,“不应该这样。”
不出意料的,朱凌老师想去科举,就是想自己先突破出自己的牢笼,同时给其他人开拓出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
朱凌老师科举据说考得很好,娘亲告诉我的。
但是娘亲也说了,虽然确实科举的结果不错,但是朝廷似乎并没有直接给朱凌老师她们安排合适职位,需要研讨之后再决定。
一般科举的进士,有些会安排到地方县衙这种地方。但毕竟是第一次产生女进士,他们能不能被各地百姓接受,朝廷也不好直接下结论。
这是朱老师刚考上之后,寄给娘亲的信上是这样写的。
后面又等了几年之后,朱凌老师又来了其他的消息。情况还是不太好。
原本朝廷是有女官的,比如皇宫内院的四司、内宰相什么的,但是这种大多是服务于皇家、服务于宫廷内院。
如果女子科举出来的人,最终也是去了皇宫内院,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朱凌老师肯定是不满意的,她绝对不是那种只呆在皇宫内院的人。
看样子当时参与女子科举的那些女进士们,也不满意。
据说好像是在范国师、几位开明大臣和皇后允许下,最终决定朱凌老师他们第一批女进士,主要承担的工作是在朝廷支持下的那些书院当教师。
有几位才能更高的女进士,则是浅浅参与到一些翰林院等文书整理的那种地方去工作。
具体的朱凌老师在信里说的不算是太详细,娘亲也没明白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
怪不得前世没有听过关于这些女进士的消息。
可能京城的人,想的还是女子抛头露面实在是不成体统,所以很少讨论。
但又因为这些女进士工作兢兢业业,从来不犯错,自然也不会变成八卦消息在京城人的嘴里口耳相传。
有印象中,好像只有某某世家公子娶了某某才女的这种新闻跟女子科举相关。
“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
娘亲收到朱老师的信之后,说的就是这句。
当时母亲脸上的表情还是非常遗憾的那种。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比较好,只能静静听着,就看母亲的反应了。
旁边的元晨姐姐也是有些遗憾。
最近朱老师好久都没有寄过来信件了,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
我记得上次她来信还是一年前,我们这一年搬家的事情也挺多的,朱老师要是把信寄到新安城那边,或许还好点。
唉,希望老师一切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