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暖棚的奇迹吗?”朱元璋低声自语,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讶,“在这严寒之际,竟能见到如此生机勃勃的瓜苗,真是令人欣喜。”
朱怀,朱元璋的孙子,正站在一旁,听到祖父的感慨,忍不住插嘴:“祖父,这些蔬菜虽好,但若能在暖棚里种植粮食,那该多好啊!可惜粮食的存活率实在太低。”
朱元璋转过身来,目光灼灼地盯着朱怀:“怀儿,你为何如此肯定?难道我们不能试一试吗?”
朱怀皱了皱眉,语气略显犹豫:“祖父,粮食与蔬菜不同,蔬菜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而粮食需要的阳光和温度远高于蔬菜。即便是在暖棚中,想要让稻谷、麦子存活下来,恐怕也很难。”
“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朱元璋坚定地说,“若能在严冬中培育出粮食,那将是我大明的福音!你可知,若是我们能在小冰期中解决粮食问题,百姓将会感激不尽。”
朱怀叹了口气,心中虽有不安,但见祖父意气风发,便不再劝阻:“祖父所言极是,然则我们需要详细的计划与实验,不能盲目行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四周的蔬菜,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可以从这些蔬菜入手,研究它们在暖棚中的生长规律,或许能找到适合粮食生长的条件。”
“是的,祖父。”朱怀回应道,“我们可以请来农学家与工匠,共同探讨如何改良暖棚的结构与种植技术。”
次日,暖棚内聚集了众多文臣武将与农学家,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蔬菜与书籍。朱元璋坐在主位,神情专注。
“各位爱卿,今天我们聚集于此,是为了探索在暖棚中种植粮食的可能性。”朱元璋开口道,声音洪亮,“我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一位年长的农学家,名叫李德,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陛下,暖棚确实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粮食的种植需考虑更多因素。我们需要研究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粮食生长的影响。”
“李德所言极是。”另一位年轻的农学家,名叫张伟,接着说,“我们可以尝试在暖棚中设置不同的区域,分别控制温度与湿度,观察粮食的生长情况。”
朱元璋微微点头:“很好!那么,我们需要准备哪些粮食种子?”
李德思索片刻,回答道:“可以选择一些耐寒的品种,比如小麦与燕麦,它们相对适应低温环境,或许能在暖棚中存活。”
“好,便如此定!”朱元璋兴奋地拍了拍桌子,“我们要尽快行动,务必在这个冬季找到合适的种植方法!”
随着计划的制定,实验工作迅速展开。朱元璋亲自前往暖棚,监督每一个细节。朱怀则负责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
“祖父,今天的温度控制在二十度,湿度也保持在适宜范围。”朱怀兴奋地报告道。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很好,接下来我们将播种小麦与燕麦,看看它们在暖棚中的表现。”
随着播种的完成,朱元璋和朱怀每天都来到暖棚,观察着种子的变化。日子一天天过去,蔬菜的生长依旧茂盛,而粮食的种子却迟迟没有发芽。
“怀儿,粮食为何还未发芽?”朱元璋有些焦虑,心中对实验的成效充满疑虑。
朱怀安慰道:“祖父,粮食的生长周期较长,或许需要一些时间。我们要耐心等待。”
终于,在寒冬的某个清晨,朱元璋走进暖棚,发现一片小麦的嫩芽破土而出,绿意盎然。
“看!怀儿,粮食发芽了!”朱元璋兴奋地指着小麦,声音颤抖,“我们成功了!”
然而,喜悦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几天后,暖棚内的温度骤降,原本茁壮的小麦开始出现萎缩的迹象。朱元璋和朱怀再次来到暖棚,看到这一幕,心中充满了不安。
“怀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朱元璋焦急地问道。
朱怀蹲下身,仔细观察小麦的根部,沉思片刻:“祖父,可能是因为夜间温度过低,导致小麦受到了寒害。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温度稳定。”
朱元璋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忖:“我们需要改进暖棚的结构,增加保温层,确保粮食在寒冬中能够存活。”
“是的,祖父。”朱怀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召集工匠进行改造。
经过几天的努力,暖棚的保温设施得到了显着改善,温度也逐渐回升。朱元璋和朱怀再次回到暖棚,看到小麦的状态有所好转,心中略感欣慰。
暖棚内的小麦逐渐长高,朱元璋和朱怀的心情也愈发激动。每一天,他们都在观察、记录,期待着丰收的那一刻。
“祖父,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丰收的希望。”朱怀充满信心地说道。
“是啊,怀儿,若是我们能成功,必将改变大明的农业格局!”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要让百姓看到希望,让他们在这个小冰期中不再惧怕饥荒!”
朱怀早已在宫中等候,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他是朱元璋的庶长子,性情温和,深得父皇宠爱。朱怀见父皇回来了,立刻迎上前去,恭敬地行礼:“父皇,您回来了,晚膳已备好,愿您用膳。”
朱元璋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朕这次去暖棚,见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心中颇有感触。快请上菜来。”
朱怀立刻示意身边的侍从将菜肴端上来。几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很快摆在了桌上,朱元璋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饭菜,一边向朱怀询问:“你最近在宫中可有何新见闻?”
朱怀端着一杯热茶,恭敬地回答:“回父皇,最近宫中正在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尤其是在这寒冷的冬季,许多学士都在讨论暖棚的作用。听说在南方的某些地方,已有农民在暖棚中成功种植蔬菜。”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果然,朕所见并非虚言。暖棚的确是应对寒冬的一种良策。你可知,暖棚内种植的蔬菜能否在京城供应?”
朱怀思索片刻,回答道:“若能将暖棚的技术推广,或许可以在冬季为京城提供新鲜的蔬菜,减轻百姓的生活困苦。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朱元璋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打算:“朕将召见翰林院的解缙,让他详细论述此事。希望他能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晚餐过后,朱元璋便召见了解缙。翰林院学士解缙乃是当今朝廷中最具才华之士,深得朱元璋的器重。片刻后,解缙便被请入了宫中。
“见过陛下。”解缙恭敬地行礼,面色沉稳,眉宇间透着书卷气。
朱元璋示意他起身,随后开口道:“解学士,朕刚从暖棚考察归来,想请教你,如何在寒冬中提高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的种植。”
解缙微微一愣,随即认真思索:“陛下,暖棚的确是应对严寒的有效措施。若能在北方推广这一技术,必能改善冬季的粮食供应。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考虑以下几点。”
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解缙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道:“首先,暖棚的建造材料需选用轻便且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竹木和草帘,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有效保持温度。其次,暖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需要精确控制,建议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定期检查温度变化,以确保蔬菜的健康生长。”
“很好,继续说。”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解缙继续说道:“另外,选择适合寒冬种植的蔬菜品种也至关重要。比如白菜、萝卜等耐寒蔬菜,适合在暖棚中生长。最后,若能在暖棚中引入一些新型的种植技术,如水培或气培,效果会更佳。”
朱元璋点头称是,心中已开始勾画未来的蓝图:“如此,朕将命令各地官员推广暖棚技术,务必在明年冬季前完成。同时,设立专门的农业科研机构,集中力量研究适合北方的种植技术。”
解缙心中翻腾着对皇上朱元璋的种种误解与冲动,眼前的史料则如一扇窗,逐渐让他看到了真相。他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闭上眼睛,思绪回到了不久前与朱怀的争论。
“解先生,您为何如此坚持?”朱怀当时面露焦虑,“皇上对农业的重视,是为了百姓的生计与国家的未来。您若再执意反对,恐怕会引起误解。”
“我只是担心,皇上如此执着于暖棚种植,是否会忽视了当下的寒冬与饥荒。”解缙当时语气激动,心中难以平静。
“可那是皇上的意图,您难道不明白吗?”朱怀无奈地摇头,“他希望通过科技来改变现状,您却因一时的情绪而否定了他的努力。”
回想起这些对话,解缙不禁感到愧疚。他明白,朱元璋并非仅仅是一个皇帝,他更是一个关心百姓、渴望改变的统治者。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反思:自己是否太过于自我,未能真正理解皇上的良苦用心?
“来人!”解缙突然喊道,心中一阵激荡。他决定去见皇帝,向他请教关于暖棚种植的事宜。
不久后,解缙便被带到了皇宫,走在这条铺满青砖的长廊上,四周的寒风让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经过一扇扇雕花门,他终于来到朱元璋的书房。朱元璋正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毛笔,正在认真地写着什么。
“臣解缙,见过皇上。”解缙恭敬地行礼。
“解爱卿,快来。”朱元璋抬起头,目光炯炯,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臣在翰林院翻阅史料,突然领悟到之前的误解,特来请教皇上关于暖棚种植的事宜。”解缙语气诚恳,心中对朱元璋的敬意油然而生。
朱元璋放下笔,微微一笑:“你是想说我这个皇帝的想法过于激进了吗?”
“臣并非此意。”解缙连忙解释,“臣只是在想,皇上如此关注农业与科技,必有其深意。然臣之前却未能理解,反而一味反对,实属愚蠢。”
朱元璋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已是可喜之事。其实,暖棚种植不仅是为了应对寒冬,更是为了让百姓在极端天气下仍能有食物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