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李贤其实也知道这个回鹘与大唐的关系一直还算不错,可问题是,这个不错,却是用五个换来的,这让李贤有些膈应。
而且,回鹘虽然曾经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乱,可问题是,回鹘仅出兵五千人,这对于回鹘来说,不算是九牛一毛,却也差不多,要知道仅仅李贤出兵龟兹的时候,回鹘出动了九部,共计九千余人,这还是他们自己跑过来的。
对于李贤而言,这不仅仅是耻辱,还非常痛苦,就以和亲的咸安公主来说,她莫贺达干,又嫁给莫贺达干的儿子和孙子,再嫁给怀信可汗,以及怀信可汗的儿子滕里可汗。
十七年嫁了五任可汗,前三任是祖孙仨,后两任是父子俩。元和三年,也就是嫁给滕里可汗的第三年,咸安公主和滕里可汗双双离世。好悬,差点第六嫁。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回鹘虽然派兵支持大唐平定安史之乱,这五千骑兵也看到了大唐的虚弱,登里可汗公开要求太子李适对他行“拜舞大礼”,遭到拒绝后,他居然打死了李适随行的两位大臣。
收复洛阳后,登里可汗又纵兵劫掠,杀了上万老百姓,纵火二十日不灭,抢劫的财物不计其数。那时候唐朝却内忧外患,而回纥的国力达到鼎盛期,成了大唐帝国送不走的瘟神。
这是李贤绝对不能接受的,这个回鹘能够在西北立国,这是趁大唐不注意,也是因为他们表现的非常温顺,蒙蔽了大唐,可是李贤这个人,他们再怎么蒙蔽,也欺骗不了。
李贤决定对回鹘动手,当然,对付他们,与对付西突厥不一样,李贤是让加速他们汉化。
有些事情,杨盈秀不知道,可李贤却也不能告诉她,因为她身边也有武则天的眼线,李贤的计划,连身边的人都不清楚,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
这个道理,李贤还是分得清楚的。
进入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原本丝绸之路上已经几乎消失的马匪,又开始活跃起来,当然,他们不再是围绕着丝绸之路这条繁荣的商道,而是出现在庭州之西北,约七百余里的镇城镇(今马纳斯县)。
其实,马纳斯这个地名是蒙古语,意识是巡逻者,在唐朝,湖泊一般称为海,马纳斯湖现在的名字叫清海,唐朝在此设立了镇城镇,但这个守捉城却没有驻扎唐军,而是由清海附近的乌护部族人为主。
在后世,马纳斯湖仅是一座小型湖泊,面积仅为一百二十五平方公里,可是在唐朝的时候,这却是一座面积超过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湖,相当于四十个西湖,与太湖面积相当。
镇城镇守捉城虽然有八百余名守军,可这些守军却全部都是乌护部落军组成,战斗力嘛,跟唐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这个乌护部,也称袁纥,回鹘九姓之一。
与以往马匪以两三百人在一起行动不同,这一次马匪集结了足足四千余人马,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了镇城镇。
消息传到庭州,金山都督、庭州刺史杜怀宝勃然大怒道:“真是不知死活,这股马匪还真是活腻了!”
杜怀宝正准备点齐兵马,发兵出去剿匪,反而被李贤叫停了。
李贤淡淡地笑道:“杜使君,距离过年还有不足半个月,如果此时出兵,大家连年都不过安生!”
杜怀宝倒是没有多想,他认为李贤顾虑的也有道理,毕竟今年的庭州也不太平,特别是过了四月以后,五月份是阿史那都支率领西突厥大军进攻庭州,后来就是在秋收后,先是跟着李贤剿灭轮台县的叛乱,再接着就是跟着李贤进攻焉耆。
李贤虽然到了龟兹就返回了庭州,可问题是,杜怀宝率领庭州可是从龟兹,一路追击论钦陵部抵达了于阗,又从于阗直接追到羊同,庭州军顶风冒雨,出兵将近半年,也早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虽然有道理,可问题是,杜怀宝可是金山都督、庭州刺史,他治下的守捉城被端了,还是有些担心朝廷问责,他疑惑道:“可是万一朝廷追究……”
“天下各地,哪里没有叛乱?”
李贤不以为然地道:“再说,临时过年,将士好不容易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完年出兵,也不你迟,再说了,既然是马匪,他们就算占了镇城镇,现在也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就算现在出兵,估计也是白忙活一场!”
杜怀宝微微感觉有些奇怪,要知道李贤的对那些胡人可不是很友好,虽然当初的喀拉苏部也属于大唐附部,可他们袭击郭桥镇的时候,李贤直接率军,将喀拉苏部连根拔起,鸡犬不留。至于轮台县萨依巴格部,同样被李贤强硬踏平,并且设立了破虏镇。
怎么李贤在这件事上转性了?
杜怀宝自然不知道,这群马匪背后是有人的,他们其实都是乌古斯人组成,其首领就是李贤的黑手套都曼。
现在回鹘九部对大唐还算恭顺,可问题是,李贤不想让回鹘坐大,就让都曼暗中挑起乌古斯与回鹘的冲突,这个冲突不算李贤主动挑起,在安西这里,肥沃的牧场就那么多,这个部落多占,其他部落就会少占。
随着回鹘依靠紧抱大唐的大腿,在大唐灭亡薛延陀汗部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这个回鹘汗王在朝廷就有了一定的地位,他们开始慢慢侵略乌古斯人的地盘,以往的时候,大唐其实是看着回鹘顺眼,就有意拉偏架。
在这种情况下,回鹘九部越来越大,现在正好调过头了,李贤有意纵容乌古斯人,几乎不需要明示,仅仅是送给乌古斯三部一些装备和武器,在李贤的暗示下,他们就自己发起袭击。
在这次袭击回鹘的战斗中,李贤只有一个要求,不得伤害唐人,但凡任何一名留着唐人发鬓的人死在这次冲突中,都曼都会被收拾。
很快镇城镇中被袭击的消息传到乌护部,乌护部也迅速反应过来,开始调集力量,准备反扑马贼。这个时候,袭击镇城镇的马贼,也就是乌古斯三姓部落,向金山都督府告状,乌护部袭击他们的部落,抢劫他们的妇女,他们倚仗着守捉军的身份,一直压迫乌古斯人,双方这才被迫发动战争。
他们并不是有意袭击大唐的城池,只是为了复仇,还请金山都督府不要干涉他们的复仇行为,至于说是不是镇城镇守捉军劫掠了乌古斯部落,已经死无对症,而乌护部吃大亏,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双方势必要再打一场生死战。
眼看庭州刺史杜怀宝出面无法调和两个民族的矛盾,李贤这时也出面了,可问题是,都曼当着李贤的面,以短刀割面,发出血誓,不报此仇,死不罢休。同时乌护部同样表示,他们也要报仇。
李贤在多次努力无果以后,决定给他们双方一个报仇的机会,同时规定,在双方报仇的时候,不得误伤唐人,但凡发生唐人发鬓的人死在他们的冲突中,乌护部和乌古斯人,必须交出凶手。
双方同意,于是,就开始了有底线的战斗,随着李贤的约定传出来,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只有唐人不被会双方袭击,那些黑头发的黑头乌护,马上开始穿上唐装,将发鬓改成唐人样式。
唐朝人的发鬓种类极多,主要是因为身份不同,发鬓也不同,一般而言,像丫鬟,贫困人家的未婚嫂子都是梳成双丫髻,云朵鬓则是贵妇人的样式,同时还有孔雀开屏鬓也是年轻贵妇人的专用,盘桓髻则是宫女或士庶妇女所喜用。
一般而言男子的发鬓倒也简单一些,一般都是高鬓,眼看着乌古斯和乌护部冲突规模越来越大,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唐人自然不用担心,他们慢慢发现交战双方不会对他们发动袭击,也不会干扰他们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知道这个情况,可问题是想要易服容易,易发却不容易,可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聪明人,因为临近年关,唐人各家各户都会挂着桃符,桃符者,春联之前身也,汉人每逢正月初一便取桃木,削成长六寸、宽三寸的样式,上面画上辟邪驱鬼的门神名号“神荼”、“郁垒”,悬之终年。
没有桃木的话就以其它木料代替,在桃木上题写对联的风俗尚未普及到安西,但门挂桃符却已经成为了唐人家庭的特征,只要大门上挂着桃符,就算交战双方打得再厉害,也不会波及挂桃符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