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晌午,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传至长安,大明宫。
皇帝李儇闻听陈正传来的消息,眉头紧锁,手中把玩着那封密封的信件,面色凝重。
杨复恭勃然大怒,上前奏道:“陛下,陈正挟持尚君长,此举岂非自招祸端?李无妄贼势猖獗,岂会因一将而罢兵?”
卢携亦出列,拱手道:“陛下,杨大人所言极是。李无妄此贼,野心勃勃,非寻常贼寇可比。我等若以尚君长为质,只怕反激其怒,令其攻城愈烈。”
李儇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臣,问道:“王镣提议招安李无妄之策,诸卿意下如何?”
王铎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为了朝廷安稳,国家社稷,应当采纳王镣的建议。若招安李无妄,可使其遣散义军,任他为河南道节度使,如此既可避免生灵涂炭,又可保我朝安宁。”
杨复恭面色一沉,厉声道:“王公此言差矣!李无妄野心勃勃,岂会因招安而放下兵器?何况,此贼与咱家有深仇大恨,若招安,岂非养虎为患?”
王铎摇头道:“杨大人过虑了。若李无妄真心归顺,朝廷自当善待之。况且,河南道地处要冲,若李无妄能守土有责,亦是一桩美事。”
杨复恭冷笑一声,道:“王大人,你口口声声招安李无妄,莫非是担心你堂弟王镣的安危?”
王铎正色道:“杨大人此言差矣。臣为国家社稷计,岂会因私情而误国?若李无妄同意招安,则可拖延其进攻之势,届时朝廷可调兵遣将,一举将其剿灭。”
杨复恭摇头道:“哼。李无妄贼势已成,非一朝一夕可灭。若招安,他必将养精蓄锐,届时朝廷更难应对。何况,他若割据河南道,一面享受赋税,一面招兵买马,朝廷岂不是自掘坟墓?”
王铎微微一笑,道:“杨大人未免过于杞人忧天。若李无妄真心归顺,朝廷自当有所防范。且待高骈将军平定南诏之乱,再行削弱李无妄的势力,届时他若敢有异动,高骈将军勇猛卓绝,定能将其剿灭。”
杨复恭冷哼一声,不再言语,心中却暗道:“王铎此人,口口声声为国家社稷,实则私心太重。若真让李无妄割据河南道,朝廷祸患无穷。”
王铎欲再言,却被杨复恭一声厉喝打断:
“王公,此等大事,非可轻率决断。朝廷安危,社稷之重,岂能因一己之私而误?”
言罢,杨复恭微微侧身,向御前带刀侍卫胡弘立递去一记眼色。
胡弘立心领神会,手中长刀轻握,狠狠盯着王铎。
王铎心中一凛,知杨复恭已动了杀心。
他本欲再争,但见胡弘立长刀在手,气势逼人,心中便知此刻不宜再言。
他深知若此刻争执,只怕会招来杀身之祸。
于是,王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拱手道:“陛下,臣言尽于此,请陛下圣裁。”
李儇见二人争执已停,微微颔首,沉声道:“此事关系重大,朕需细细思量。”
李儇此言的意思,不言而喻。
他也不敢违逆杨复恭。
说需要细细思量的意思,便是不予准许王镣招安李无妄的提议。
杨复恭命人拟好军令,八百里加急,让王镣、陈正死守汝州,以待朝廷援军。
当然,这个“援军”,懂的都懂。
……
深夜。
汝州城内,灯火昏暗,映照着府邸的紧张气氛。
陈正手持一封未拆封的信件,步履匆匆,直奔王镣的住所。
“王刺史,王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