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从京师到山海关,大约六百多里地的路程,正常赶路也就五六天的时间。
茅元仪按照内阁的要求,将押运的饷银箱子的钥匙都给挂在了自己的腰间。
皇帝能出去都是看在钱的份上答应的,这些银钱当然很重要,这也是监视皇帝时候的一个小手段。
朱有教出发前,已经有人去登莱了,要在武之望和袁可立交接完毕事务之后,让袁可立派人来山海关一趟,把登莱那方面的欠饷给运走,顺便让武之望去山海关汇合,等着跟皇帝一起回京师。
武之望虽然为人保守,在登莱太守的任上没什么建树。但是此时京师周边缺少名医,朱有教还想用武之望担任太医院的医正,以后管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所以这个“皇帝亲自邀请”的名义还是要有的。
要不然武之望好好的就被撤了登莱太守的职务,可能会让有心人多想。
路上闲来无事,骆养性和刘茂芳又都是忠于职守的人,这又是护送皇帝、又是护送百万银两,职责重大,所以一直忙前忙后忙个不停。
朱有教闲来无事,就招呼茅元仪一起上马车,闲聊一些话。
“止生啊,你当初在辽东的时候做的事赞画的职务?那是你还很年轻吧?”
“你家在浙江,怎么就被直接送到辽东前线了呢?”
茅元仪说道:“陛下,臣是因为写了一本《武备志》,被朝堂诸公看到,所以推荐到了辽东的。”
“臣的祖父讳坤,当年就是进入了胡宗宪的幕府,和徐文长搭档,协助剿灭倭寇的。”
“臣从小就对这些事情很感兴趣,加上家学渊源,所以就有了那本《武备志》。”
茅元仪指指画画,对朱有教介绍了一边武备志的大致内容。
朱有教在后世也是听过这本书的鼎鼎大名的:“《武备志》完全可以做将官学院的教材。”
“朕已经让孙先生筹划这座学院了,咱们从山海关回来之后,止生你就去找孙先生报道。朕到时候下一道旨意,你就是学院选聘的第一位教谕!”
这个时代的武将,很多还是以勇猛为主,而基本不怎么学习兵法韬略。勋贵们和世袭武将们传承下来的很多不传之秘,甚至就是怎么冒功、怎么邀赏、如何搞关系的心得体会。
武举人、武进士倒是懂兵法韬略,但是面对世袭的勋贵和世袭的千户、百户们,往往处于官场中的劣势地位,很难出头。
刚好五军都督府整顿之后,需要大量人才补充,孙承宗的将官学院以后就会是这种人才的摇篮了。
茅元仪问明白了这所将官学院设立的目的,也非常兴奋和期待。
“臣谢陛下隆恩!能将臣祖孙三代整理出来了这些珍贵材料流传下去,正是臣之夙愿。”
茅元仪的祖父茅坤,那是胡宗宪手下的幕府参赞,和徐渭做过搭档的。
茅元仪的父亲茅国缙,做过南京兵部主事。
到了他这一代,正好三代人都从事军事类的工作,加上家里是书香门第,有把经验和学识上升为理论的能力。
所以朱有教也很是期待茅元仪将来的成就。
“你为将官学院的教谕,将来可以一边把这些传承下去,一边有了闲时间还可以接着研究下去。”
“除了这些军机谋略之外,你有没有火炮火铳等新式武器的设想?”
茅元仪说道:“陛下,《武备志》里面收藏了不少从古至今的武器装备。但是要说对火铳火炮制造使用之类的,臣觉得还是登莱兵部职方司在辽东前线做事的孙元化为当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