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我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位老太太,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她的儿子也已七十多岁了。一天,七十多岁的儿子对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说:“娘啊,老(去世)了吧!我还想为你穿穿孝呢!我怕我走到你的前头啊!”
为了要尽为老母亲的“戴孝”之礼,他竟期盼着老母亲早点去世!哎!礼仪何其重要啊!在中国这个将“孝”字喊得最为响亮的国度中,为了礼仪,老母亲的性命竟也在所不惜!
也难怪,毕竟是礼仪之邦嘛!礼,在我们国家中那是可以高高在上支配一切的。你是否尽孝,那就要看看你是否尽到了“孝之礼”。
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对不合理的传统文化大力的加以抵制,但毕竟是影响了国人几千年的思想啊!就算极不合理,但要人们彻底的与它决绝,依然是那样的困难!
其实这点“小事”算什么!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中,自古以来,人们为了那可以使做人做到“尽善尽美”的礼仪不知作出过多少重大的牺牲呢!——江山社稷可以不要,人民的幸福可以置若不闻,哪怕是造成血流成河!总之,一切都是为了礼仪。你若不信,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其中的几幕。
西晋武帝有一个儿子叫司马衷,他继晋武帝之后,当上了西晋王朝的皇帝。但司马衷是一个弱智的人,按理讲,他是不适合做一个皇帝来统治国家的,只是他的哥哥司马轨早逝,按礼讲,轮到他了!
当时朝中的许多大臣都纷纷劝谏晋武帝,说司马衷自身的条件是万万不可做皇帝的;况且他还有一个弟弟司马柬,也就是晋武帝的三儿子,聪明伶俐,完全可以接替皇位。
无奈不合礼——传长不传幼的。
晋武帝最终还是按照礼制,立了司马衷做太子,把皇位传给了他。司马衷做了皇帝以后,就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有一次,某地遭了饥荒,下面的大臣就把这件事汇报给了他。他当时正在吃着肉粥,听到汇报后竟感到很奇怪!说道:“老百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他更是由此落下了一个‘白痴皇帝’的称号。”
结果,在司马衷做皇帝的期间,西晋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更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真是糊涂啊!
主要是礼制的力量将司马衷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国家的悲剧。如果司马衷不做皇帝,他就不会被杀死,西晋王朝的统治也将会延长。
“礼”真是厉害啊!它将一个王朝覆灭了。只是这样的礼制,有何道理?
再者,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皇位之争,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李世民有着卓越的政治才华,又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干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势力,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建成与之相比,显然要逊色得多。
按理讲,这皇帝的位子应该传给李世民;但是按礼讲,应该传给李建成。李建成是老大——立长不立幼的嘛。
唐高祖李渊也就按照礼制让李建成做了太子。李建成做了太子以后,他深知自己论才干、论功劳都不及弟弟李世民,于是便与李世民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态势,勾结另一个弟弟齐王李元吉对李世民加以谋害。
最终,秦王李世民被迫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与李元吉不但被杀,还惨遭灭门!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就开创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贞观之治”。
只是礼制却已经酿成了帝王家庭中兄弟相残的悲剧!难道国家的兴盛也要用血腥的方式去突破礼制的束缚吗?
再往下说,宋朝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看到宋朝国力不振、日渐衰落的局势下,才提出变革图强的措施的,意在使宋朝变得强大起来。
只是新法却触犯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一些利益,他们便出来反对。
但反对就反对呗,他们却不说因为新法会使他们损失掉一点利益,而是打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这个当时针对于祖宗的礼制之一,意思是出于对祖宗的尊重。
同样,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也是损及到了当权者的一些利益。但他们反对新法时,也不直说这新法如何损害了他们的某些利益,而也是也把祖宗推出来,打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使变法又遭失败。
结果,宋王朝窝窝囊囊的走完了它余下的路程;清王朝在最后的岁月中,更是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
真是旧法与江山共存亡啊!
只是我们是不是要问一下,为什么祖宗的制度就不能改变一下呢?
如果你这样问了,也许他们会说:“因为这是祖宗的制度,祖宗的制度啊!祖宗的制度怎么可以改变呢?”
如果我们再问,祖宗的制度连祖宗创立的社稷都保不住了,难道就不能改一改吗?
也许他们会接着说:“咦!祖宗的制度怎么就能改呢?是祖宗的制度,为什么还要改呢?我们要改,为什么要改祖宗的制度呢?”
也许我们不能再问了,我们要清楚,他们什么都可以不知道,但一定要记住了“祖宗”。
祖宗!祖宗!真不知道祖宗二字到底还有什么高深莫测,深不可测的含义!历史上类似于此的事情举不胜举,但遭秧的往往是广大的普通人民!这样的礼法,有何道理?
但历史上也有过成功的变法,那就是先秦时期的商鞅变法。
虽然我对商鞅的治国理念是持负面看法的,但他变法的理由却是很有道理的。
当初商鞅在秦国推行新法时,也是遭到了大批旧贵族的反对。他们同样也是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对新法进行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