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六章 世事荏苒(1 / 2)不朽国手首页

前文说到,蒙冲召集群臣议事,把“一国多制”之策道出。后者乍闻此策,先是纷纷下意识反对,接着蒙冲就放下皇帝的架子与群臣激辩,此场景更是被“凌霄殿”上的史官如实记录,并冠以“舌战群雄”之名。

此次殿议不出意外的最终以蒙冲胜出而结束,随后兵部把此策细则飞快传讯三处远征行营。此后大明上下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重整旧日河山之行动当中,至于犹如丧家犬一般逃离此界的佛魔妖三方则是再无人关注。所谓成王败寇,修行界中现实的残酷不过如此。

而那些灰溜溜逃离的诸多佛魔妖诸位地仙,此时一边抗拒着隐隐要爆发的衰劫之力,另一边则被七大道门的地仙们“押送”着驱逐出境。期间那智光,袁灵清,莫太清等各方为首的大能目光多次碰撞,其中一种默契与信念油然而生。

“吾等一定会回来的!到时候定让此界天翻地覆,山河破碎,生灵哀嚎!”

驱逐异族之后的玄黄大世界一直处于一种纷乱之中,大明皇朝快速的接收庞大的领地,一切都是百废待举,厘定行政区划,移民实边,提振民生等等,这一切都让蒙冲等君臣忙得不可开交。好在久经战乱的人族百姓最渴望的就是平静生活,因而对朝廷的移民等政策并不抵触,一切政令推行起来还算顺遂。

大明布武七百三十六年五月初五,“四海大都督号”带着楚正澜山君火云阙鹿灵桑等远征西海的人妖修士返回赤蛟岛,不过此时的张冲已在地府之中闭关,未能接见这些劳苦功高的远征军。

九月初九,大明皇朝正式迁都洛阳,皇帝蒙冲于皇城北部由工部督造的天坛上大祭天地,而后奉上“中陆神鼎”,镇于天坛正中。鼎中气运自发地开始源源不断的汇入皇朝气运之海中,使得神都洛阳城中所有臣民都见得一幕奇景,气运之力竟然自发的在皇城上空凝聚出整个玄黄大世界的舆图,似乎象征着蒙冲以及大明皇朝乃是此界名副其实的天地正朔。如此异状足足持续七日方息,气运之力重新散开化为海洋,不过有此神鼎镇压,整个洛阳的防护阵禁变得固若金汤。

布武七百三十七年,蒙冲于正旦大朝上颁旨改元为“康宁”,代表着大明皇朝的重心开始发生调整,将以内政为重。不过在十万大山,西域,北地三处地域还是需要布置重兵,协助文臣治政,以防异族遗民生乱。如此一来,整个大明上下文武相和,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该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皇帝蒙冲率领朝武百官,亲至皇城西门广场处,在那新建成的“人族英烈纪念碑”前施以大祭,一时间引起朝野轰动。

随后耗费中土无数儒门修士与朝廷史官精力,重新编修的太古史话,英烈传等书籍亦在大周全境铺开,开始由各地官府送入蒙学,县学等公学教案之中。这些书籍开篇就有皇帝蒙冲亲题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九个朴实易懂的大字,正文中或是是详细记录了太古年代人族史实,或是记载了那些为了人族崛起而陨落的英烈故事。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今有皇帝蒙冲重视,这些史书传记很快就深入民间。而早有准备的四海大都督府则悄无声息的分派大量修士,组织各类艺人,于民间宣扬相应的话本故事,绘本插画以及评书戏剧。

都督府如此剑走偏锋的一番施为,与朝廷正统的史书相结合,二者双管齐下,不过数十年时间,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形象饱满的人族英烈人物形象就渐渐在中土流传开来并往四周地域扩散。

到得此际,蒙冲适时推动于各地郡县建立“英烈祠”,不仅是太古人族英烈,中古,近古因为抗击异族而陨落的修士以及大明建国时陨落的军士将官灵位都一起被请入了祠中。

如此一来,那些于地府中流连而不愿投胎的军士也得到香火供奉,开始转修神道,然后由蒙冲以大明皇帝的名义敕封为各地的城隍土地以及山河神灵。

如此这般施为后,就在张冲蒙冲兄弟俩明暗联手之下,以地府“九幽宫城”与神都洛阳分别为冥土与阳世的两个中枢,在此方世界渐渐编织起一张法禁森严的“巨网”,反向推动着地府不断融入玄黄大世界本源之中。

……

康宁二百一十五开始,赤蛟岛就频繁有九霄雷劫降下,显然是四海都督府陆续有九阶炼气士试图渡劫成就大修士。因为都督府与大明亲如一家,此等异景自然吸引了无数大明修士前往观摩,毕竟这可是借鉴别人亲身渡劫经验的绝佳时机。一时间因为陆地通道开辟而变得冷清的南海地界又逐渐开始热闹起来,不过这些南下的修士俱都被一艘大舰在赤蛟岛北面五百里处拦住,其上更是有相似赤红脸膛的人仙十余名。

见得大都督府突然冒出如此多人仙,大明群修顿时为之大哗,此事更是惊动了中土七大道门。

这时已然借地府之力终于渡过“风灾”成就地仙的黄泉借机亮相,不过他此次并非为了示威,而是带着三个英挺少年,与石中玉欧明王霁宇等道门来人见面。道门诸修乍一见得三个少年就觉得眼熟,随后还是王霁宇第一个认出那酷似已陨落数百年的师弟安幼舆,受其触动,石中玉等人也随即认出那广成派“崔猛”和罗浮派“乐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