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六月初十,朱棣因病崩逝于乾清宫,享年五十一岁,葬于北京长陵,庙号太宗。
按其遗旨,太子朱高煦即皇帝位。
朱高煦登基后改年号宣武,次年为宣武元年。
赋闲在家的甘武得知朱棣驾崩,心中一股巨大的落差感席卷而来……
“这……这怎么会这样呢?”
“那谁来当大明皇帝?”
张芯看着甘武那失魂落魄,自言自语的模样,以为甘武是一时无法接受朱棣的突然驾崩,大脑受了刺激。她安慰道:“甘郎,皇上不在了,还有太子呢,朝廷不会乱的。”
甘武确实是无法接受朱棣的突然驾崩,因为历史上的朱棣还有十三年的在位时间,怎么会这样?难道历史是错的。
甘武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他又不知从何下手。
六月十六,郑和完成了第三次下西洋的任务回到南京,此时的南京官民都沉浸在皇帝驾崩的悲伤之中。
而郑和对此还一无所知,当他来到午门外,看到那满城的白幡,这才意识到宫里可能出大事了。
朱棣的灵柩缓缓从皇宫出来,即将运往顺天。
郑和看到这一幕,难以置信的瞪大大眼睛,仿佛这一切都是梦,是那么的不真实。直到前面开路的士兵呵斥郑和闪开,郑和这才回过神,踉跄着退到一旁,接着跪倒在地仰面痛哭不已。
此去顺天,路途遥远,为保安全,朱高煦令甘武负责护送先皇灵柩并全权负责善后事宜。
郑和跟在护送队伍后面,他想送这个替自己圆梦的主子最后一程,不过甘武很快就发现了郑和,他并没有赶他走,反而让他与自己并肩同行。
郑和从小就跟着朱棣,朱棣与徐皇后对其宠信有加,郑和也很忠心,在战场上多次保护朱棣。靖难时,郑和因在郑村坝之战中作战勇猛,保卫了北平城,朱棣为了纪念郑和在此战中的功劳,特赐其郑姓。
朱棣登基后,郑和对朱棣说,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海的另一边去看看,去看看大明之外的世界。朱棣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并且全力支持郑和,允许他建立船队,还给他提供资金支持。
在郑和心里,朱棣既是自己的主子也是自己的伯乐,郑和无比敬仰他。
途中休息时,甘武让郑和与自己一起用餐。
突然,甘武向郑和问道:“郑公公三下西洋,可有发现建文帝的踪迹?”
郑和一脸震惊的看着甘武:“柱国公你……?”
甘武笑笑:“郑公公不必惊讶,这自然是皇上生前与我说的。”
郑和闻言这才平静下来。
“原来柱国公也知道此事。”
“可惜我未能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郑和叹息道。
朱棣虽然不在了,但朱棣交代的任务还在,郑和还想着回来后再下西洋。
甘武对郑和道:“你觉得你还能出使西洋吗?”
郑和不解:“为何不能?”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想当初除了先皇还有谁支持你出海远航?”
“如今各地又遭水患,国库的银子更是捉襟见肘了。”
甘武的话让郑和一阵沉默,多年的海上生活让他早就喜欢上了远航,他喜欢那种迎风破浪、探知那世界未知奥秘的生活,远航是他唯一能找到乐趣的方式。
一路上,甘武发现这次天灾淮河、黄河沿岸破坏严重,又出现了不少流民。
山东兖州府竟出现了小规模暴动,好在都被官府镇压了,路过的甘武目睹了这一切。他叫来地方知府询问了情况,知府说这次已是第三次暴动了。
甘武道:“定是你们安抚不到位,才导致激起民变。”
兖州知府沉默不语,这次天灾殃及全国,其破坏力数百年难得一遇,身为父母官,他也是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