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唐太宗之子:李恪(1 / 2)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首页

江楠想起来之前爸爸和自己说的,多看看产品的保质期,过期或者临期的产品要单独标注好。

尤其是过期的食品,一经售卖可能会被罚款的。

江楠拿起手机装进自己衣兜里,从门口旁开始,挨个检查架子上的东西,看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截止日期,

倒是没有过期的,只有几个夹心面包还有一个月就到保质期了,江楠把这几个面包放到架子最前面,“还一个月至少检查一次吧。”

江楠把临期商品记录在本子上,把本子放在抽屉里。

一个多小时蹲上蹲下的,腰腿都有些累了,江楠坐在椅子上歇歇,用湿巾擦擦手,然后喝了几口温开水。

保温杯盖好,往门口看了看,没人,索性拿出衣兜里的手机开始玩着。

江楠:“系统,天幕开启。”

458系统:“好的,宿主,已连接。”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中有一位不但德才兼备,而且身世背景都是顶级的皇亲贵胄,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

李恪的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父亲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外曾祖父是隋文帝杨坚,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曾祖母和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乃是融隋杨、李唐和独孤氏三个豪门的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在封建王朝几千来都可谓是难得一见。

李恪在两岁的时候就以皇孙的身份被封长沙郡王,九岁时就直接被封为汉王,十岁之时被改封为蜀王,授益州大都督的要职,有着都督三十六州。

不过因为年幼无法赴任。

李恪深受李世民的宠爱,更是开启了大唐亲王遥领大都督的先例。

李世民想效仿文王世袭封国。李恪改封为吴王。

成年后的李恪,进入了朝堂做事,辗转多处掌政。

后来因为游猎国都损害庄稼被御史弹劾,李世民免去了理科的职位,不过第二年李世民就让李恪官复原职了。

在李恪前去赴任之前。李世民亲笔写了一封《诫子书》,信中告诫他应当用礼仪约束行动啊,按照法度处理政事,这样才能外有忠君的美名,内有孝顺的美德。

李世民可谓是对儿子关怀之至了,正是这封《诫子书》的作用,李恪学会了自我克制,自此之后,史书上未再见李恪因其他过错被罢官免职的记载。

所记载下来的都是对其优秀的方方面面赞誉有加的话语。

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黜,李世民亲自审问李承乾,李承乾又拖李泰下水。

在长孙无忌的极力坚持下,李治被封为太子。

此时的李治性子有着明显的仁慈软弱,李世民心中有些动摇,李治会不会不太适合做接班人。

李世民试探长孙无忌,李恪是否适合做太子。

长孙无忌自然是认为不可以。

李世民看长孙无忌坚持,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世民虽然觉得李恪更像自己,可是立太子也不是光看自己心意就可以的事情。

为了保护李恪,对他说“太子已立,你应当摆正臣子的位置,不要有图谋皇位的想法。”

可惜李世民的做法让长孙无忌因此更加忌惮和记恨李恪,李恪最后蒙冤而死也因此埋下伏笔。

李恪的悲剧在于尊贵的血脉让他得不到大多数勋贵和高官的支持。

一个朝代的灭亡意味着旧的掌权者退出或者淡出舞台。唐朝的建立是踩在隋朝的尸体上,尤其是李世民麾下的功臣列表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反隋站起来的,因为反隋获得的利益自然不希望前朝势力死灰复燃后,他们遭到清算。

所以是绝对不允许隋炀帝的外孙继承李世民的皇位的。

朝堂上支持李恪的大多是前隋故老,数量不多、政治失意更加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把李恪送上太子之位。

后来,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一案事发,房遗爱为了活命,接下来长孙无忌递来的救命之策,亲自诬告李恪谋反。

长孙无忌的心思缜密,使得李恪无法搏得生机,李恪被李治下诏自缢,死时34岁,李恪的四个儿子全部流放。

女皇武则天继位后在神龙元年为李恪彻底平反昭雪,还其清白,恢复吴王爵位。甚至在血洗李唐贵族的时候保留了李恪一脉。】

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看着天幕,“这位李恪是朕的曾外孙。”

杨广看着李恪的介绍也是想着是自己的哪个女儿所生。

李渊倒是不大在意,儿子多,孙子也多,自己比较亲近的还是嫡孙,至于其他孙子相处不多,感情也不深。

李世民看着面前的朝臣,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长孙无忌、丞相房玄龄四人已经跪下了。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谋反”、“李泰被拉下水”、“高阳公主谋反”心中深感悲痛,听着他们的请罪也是无力的摆摆手让他们起来。

对于太子和魏王,天幕再一次提及,自己就算是想装看不见都不行了,对于和皇后的几个孩子,自己是真心疼爱。

承乾是太子,朕对他严厉些,何错之有?

李泰嘴甜懂事,偏爱一些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