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秋游登高巧遇熟人(1 / 2)富贵清流,雅俗人间首页

踏青的那次碰巧遇了柴侯府的人,后来被浩瀚浩然兄弟知道,毕竟人家侯府世子出行,车马随队,鸣锣开道,阵仗甚大,想探听也容易。李家外出女孩子居多,若下人一个看顾疏漏,必然惹出大乱,所以这件事被严厉警示下去,娴俗慕身边也添了礼仪更周到的教养嬷嬷来伺候。而几个孩子对此则无所谓,只是觉得玩的很开心,事情一过,很快也就忘了。

春去秋来,时光飞快,半年的时间里,长生顺利通过了府试和院试,获得了秀才功名,几个小一点的身体也长高的明显。

重阳节前后温和舒适,秋高云淡,这一日,小姐弟几个聚在一起,又想出了新玩法,春天可以踏青,秋天不妨去登高。因这几个孩子一年到头都安分听话,认真做功课,学音乐针线,所以这个想法被提出来时,也就顺利通过了。

几个孩子本以为还要和父母磨一磨,没成想爹娘答应的这么干脆,想着又可以出去玩,几个激动的不能自已。孩子们之前没登过山,只知道书里说的泰山华山什么的,所以几个就在一起豪迈的商议着登泰山大计,父母听的是哭笑不得。

为了能让几个孩子在一日内完成“登山大计”,而且要早去早回,不耽误课业,浩然二爷在和大哥通气之后,亲自给孩子们选了一个登山地点,就在京郊找个不太高,而且植被景色十分好看的小山丘用来“登山”,浩然亲自带人骑马去看了,大人徒步登上去只在半个时辰以内,小孩子就是慢点,也只要半个时辰多一些,想着雅慕虽然身体弱些,但有哥哥姐姐做榜样,也不会累到放弃,而且山丘上面没什么大树,都是些山花矮子植被,登上去视野开阔,所以浩然就把登山地点定在这里了。

因为就是个小山丘,本没名字,二老爷回府后,几个孩子围着二老爷问登哪座山。浩然记得山上遍地菊花,香味清雅,于是就对孩子们说是登“菊花山”。几个小孩听的开心极了,立马各自回屋准备起来。

登山是个体力活,可不能像踏青那般打扮了,一切都要拣轻省的装束来。

登山之日,池嬷嬷帮雅俗把头发梳成两丫葫芦环斜倚脑袋两侧,系着红绸带。换了身海棠红织金团花锦面束腰袄裙,斜襟衣边和袖口都镶着两指宽的回纹锦边,宽大的琵琶袖撒开两侧颇显风雅。腰束一条五彩蝴蝶鸾宫绦,鸾结上下串一对白玉平安扣,小小年纪颇有一股风华绝代的气质。脖子上戴一个赤金嵌红宝石圆项圈,前面垂着青玉辟邪,辟邪下坠一块掌心大的赤金缠枝牡丹如意锁,锁心镶一枚莹润明净的双螭龙于阗老玉雕佩,底下三颗白玉坠脚,整个圈锁别致珍奇,一看便是豪门千金的尊贵装饰。

仆从套上马车,又把厨房备好的两个黑漆描金嵌玻璃葵花攒盒,一对红漆描金牡丹纹三层提盒,一担常用吃食,另银水壶、铁炉、铁锅、银碗筷等物带上,便一起送小姐去二爷府里会合。雅俗依旧带江南一起,现在主仆俩可谓形影不离。

到了浩然府邸,雅慕、雅娴、长远都收拾好了。

雅娴身穿菘蓝地苏缎绣花束腰袄裙,腰间束着一条红绿二色的蝴蝶宫绦,堕马髻边簪一支金雀簪,戴一条多宝链系黄金锁,双手刻金花镯,看着亭亭玉立般可爱。

雅慕一身青绿地云雁纹绫子束腰衣裙,头上用金银丝头绳扎着小双丫,双丫由根根细小的辫子编好,这么扎头发不容易散,眉间点一颗胭脂痣,脖子上戴着赤金圈,现在看着不似年初那么瘦弱,是个极其清秀俊美的孩子。

长远听说登山要穿轻省装束,不知哪里弄了一身青布短衣穿,看着就像要下地干活的人似的,当时姐妹三个看着长远就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也说不上来,结果被从后面出来的二老爷和二夫人看见,二夫人连忙命人为长远换一身月白色缎的交领束腰小长袍,头上依旧是金星扎的一对总角,额前留着一排小碎发,这样就看着唇红齿白,很机灵可爱了。

浩然见儿子换好后,就问那身青布短衣哪里来的,问仆人刚刚都说不知道,府里也压根没有这样的衣服。长远见爹问,只得老实回答,是他前些日子随仆从逛街买零食的时候,看见街上有个小贩的儿子身上穿着这衣服,就背着仆人拿零花钱偷偷从那小男孩身上买了下来,一直藏在箱子里,估计私底下还怕偷穿了穿,难怪长远最近说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小锄头玩。

“胡闹!”浩然听儿子一说完,忍不住大声斥责,脸上带着细微的笑容,但是怒气明显,几个孩子顿时吓的不敢说话。

贾夫人一看连忙圆场,劝劝夫君,哄哄孩子。二老爷觉得这事太丢人了,要不是这几年自己脾气变好了,就今天这事,换在以前,非得叫长远下田割两趟稻子才行,管他才几岁呢,虽然浩然自己没种过田,但这不妨碍浩然教育孩子们要了解干农活的幸苦,所以都要给爹我好好读书。

被爹训斥完后的三个孩子都有点惴惴不安,生怕父亲把今天的登山取消了。

贾夫人吩咐仆人把厨房清早准备的十五个大捧盒美食,另有下人吃食一担都带上,路上照顾好小姐公子,又让几个孩子不要耽误时间,早去早回,别让爹娘担心等等。

几个孩子小心顾着礼数出了门,等一上了车,又自由欢快起来。

车马一路疾行颠簸,孩子们每个心里都很兴奋,等到了浩然说的“菊花山”,每个孩子都忙不迭上去。

出发之前浩然嘱咐过三个大一点的,记得照顾好雅慕,所以都没跑太快。雅慕一路愉快激动,也没掉队,众人欢欢乐乐的上了山。

这次不像上去公家园林,是在郊外,因此带了两大拨护卫,留一队护卫在山下用饭看车马行李,到必要的时候就上山接人,其余嬷嬷护卫一起上山,不但要照顾好小主子,不能摔着碰着,还要把吃喝食物用具一起带上山,好在仆从众多,每人拿一包东西或者背一个物件就够了。

几个孩子一路向前,只半个时辰就到了山丘顶,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矮子植被不挡视线,远近风景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菊花竞相开放,吸一口香气都觉精气焕发,只是秋天山花引不来蜂飞蝶舞,却别有一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韵味在里头。

天天呆在高门大院里的孩子,看到眼下这番景色,何止兴奋,真是如痴如醉,此情此景,几个孩子虽不会赋诗一首,不过想到会背的诗不少,那就从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开始,几个小孩子立刻背起“菊花”诗来,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商隐和元稹的《菊花》,就连李清照的《醉花阴》都想到了。

背诗需要氛围,一首诗这个想到开头,那个想到中间,偶尔想不出来的经过别人一提醒,就能差不多全背出来,忽然哪一句说串了,你想想,我想想,最后也能凑对,众人集思广益,这文化氛围便上来了,小孩子间再有一个不服输的比较心理,学习也是非常快的,雅俗记得的诗最熟最多,背的大有夺魁气势。

仆从们一上来就见几个孩子兴奋的玩,连忙铺放席子矮桌,摆好点心,那边几个生起小炉子,把茶水先热上,又把午饭菜赶紧预备着热,一通麻利忙活,很快茶点齐备,饭菜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