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赵将军张贺度因闻冉闵杀害太宰李农,会兵于昌城,将攻邺都。赵主石祗亦派相国石琨领十万士众,进兵据守邯郸。镇南将军刘国从繁阳前来,亦与石琨会合。
冉闵乃集全国之兵二十万,先于邯郸大败石琨,杀死数以万计,石琨败逃冀州。
刘国退驻繁阳,与张贺度、段勤、靳豚在昌城会合,将欲复攻邺城。
冉闵遂遣尚书左仆射刘群任行台都督,又命部将王泰、崔通、周成等率十二万步骑,宿营黄城,自统精兵八万以为后继,出城来战。
两军会于苍亭,展开激战。
张贺度等兵少,又不敌冉兵勇武,于是一战大败,死者达两万八千人,余众皆溃。
靳豚被魏将追击,斩杀于阴安,冉闵悉虏靳豚士众,整军而归。
经此两战,冉闵俘获甚众,便拥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延百余里。即使后赵石氏鼎盛时期,亦无此般威势。
冉闵自苍亭回到邺宫,行饮至之礼,整顿核定九流,依据才能授予职任,儒学后人多得显赫官职。一时境内安宁和顺,可比魏、晋之初繁盛。
冉闵闻故晋陇西人散骑常侍辛谧大贤,遂遣使持节备厚礼以往,征为太常侍。
辛谧固辞不就,因修回书于魏帝:某闻物极则反,致至则危。今苍亭一战,君王大功已成。宜因兹大捷归附晋室,去篡逆反叛之名,得许由、伯夷之廉,兼享松、柏之寿。
冉闵观书笑道:这也是个痴汉。岂有放弃称孤道寡,而甘为人臣者哉!
辛谧闻说魏帝不从其奏,恐再遣人来逼令就职,于是绝食数日而卒。
冉闵见辛谧不至,也不为意,自领十万步骑前往襄国,攻打赵主石祗;命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将千名降胡配其麾下。
因率众攻打襄国,百日不克,乃挖地道、垒土山,并建房屋、翻地耕作,以为长计。
石祗被困城内,里无粮草外无救兵,不由大为恐惧。
乃与群臣计议,自除帝号,复称赵王,遣使到燕王慕容儁、秦王姚弋仲处请求援军。
两处皆恨冉闵杀胡之令,见书便应。姚弋仲遣子姚襄率三万八千骑兵,自滆头前来;慕容儁派将军悦绾领三万甲卒,自龙城赶到。
适逢汝阴王石琨自冀州前来援救襄国,三方合兵,共计劲卒十余万。
冉闵闻报三路大军齐至,即遣车骑将军胡睦抵挡姚襄,将军孙威防守石琨。双方激战,两路魏军皆被敌方打败,士卒几乎消灭尽净,胡睦、孙威单枪匹马逃回。
石琨等既获全胜,于是率部追击,兵至襄国城下,三面下寨,围拢冉魏大营。
冉闵大怒,打算亲自出兵进击。
卫将军王泰谏道:臣闻陷于困境者顽,并寄望于外援。今襄国未下,而敌国强兵四集,欲诱我出战,以便腹背夹击;我应固垒不出,静观态势而行,以挫其计。今陛下亲自临战,一旦失计,则宏业尽丧,前功尽弃。请陛下谨慎勿出,臣请率诸将为陛下当之。
冉闵欲从其谏,道士法饶进言:今太白星行经昴宿,当杀胡王,一战而胜,良机莫失。
冉闵与当初石虎相似,勇而无谋,且又最信神佛星占。闻此大喜,于是攘衣登帐高呼:我出战之意已决,若复有谏者诛之!
于是下令吹角击鼓,集合全部士众出战。
姚襄、石琨合兵来攻,三下里交锋大战,未分胜负。战至午时,忽见一彪军大鼓而至,却是悦绾引燕国精骑而来,突袭魏兵阵后。
悦绾见冉闵兵众,于是下令每隔数里疏布骑卒,使马尾曳柴扬尘,以惊魏兵。
魏兵远望后面尘头大起,果然疑有伏兵,惶惧欲退。
姚襄、石琨见魏军人心浮动,于是挥军大击;襄国城内石祗见救兵到至,亦大开城门,复引守城之众猛攻魏军。
魏军大败,冉闵只与十余骑杀透重围,走还邺城。
冉胤麾下胡人栗特康等诸将见此,一齐临阵倒戈,收捕冉胤及左仆射刘琦,送至赵军大营,以为晋见之礼。石祗二话不说,令将冉胤等人全都斩杀。
冉魏兵将因此战而死者共十余万人,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人尽皆死于此役。
可谓朝中人空物绝,再无生气。
大战过后,赵地贼盗蜂拥而起,司、冀二州饥荒严重,人争相食。
自石虎末年起,冉闵已将仓库积储散发净尽,以树立恩德。此时与羌胡连年作战,无一月而不交锋,更是军力疲弊,粮饷断绝。
青、雍、幽、荆各州赤地千里,各地徙民及诸氐、羌、胡、蛮共数百余万人自此流离失所,无处投奔,只得各自携儿带女,辗转归回本土。
流民在路上相遇,则互相杀害劫掠;兼因饥饿、疾病死亡,能还家乡者十之二三。
中原一片混乱,再无人从事农耕。
冉闵至此懊悔不迭,遂诛杀法饶父子,肢解其尸,追赠韦謏为大司徒。
石祗大胜,于是厚礼遣送燕、秦援兵回国。自与汝阴王石琨把守襄城,另派刘显为将,率领七万士众前往攻打邺城。
当时冉闵潜还邺城,无人知晓,内外议论纷纷,都以为冉闵已死。
射声校尉张艾劝冉闵亲出郊祀,以安众心,冉闵听从其议行之,讹传止息。
郊祭已毕还于邺宫,门将入报:赵将刘显大军已到明光宫,距邺城只有二十三里。
冉闵恐惧,命召卫将军王泰商议。
王泰恨其不听己谋,以患疮不愈而辞。冉闵亲临探望,王泰执意称病不起。
冉闵大怒返宫,对左右道:巴奴,我岂要你救命哉!今先灭群胡,后斩王泰。
于是悉其部众,出屯城外;又分兵五千,对儿子冉明说道:你带领此五千精兵,埋伏于五十里外谷中。敌兵来时尽管放过,休要与其交锋,亦不可使其发觉;只待刘显兵退之时,却引兵出谷截杀,断其退路。
冉明领命,心怀狐疑引兵而去。
刘显引兵七万来攻邺城,自以为冉魏经过襄国一战,再无兵力抵抗,故此全不以为意。当下引军长驱而进,直至邺城外十里列阵扎营,亦不派出细作侦探地理敌情。
魏兵见赵军近城列阵,皆有惧色。
冉闵下令擂鼓聚将,言道:今刘显远来,士卒疲惫,必先令传食。我虽兵少,但以逸待劳,待其就食之时突入其营攻之,则必获全胜,一雪前耻。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似信不信。
冉闵怒道:我为天子尚且不惧,尔等又何惜此命哉!
诸将闻听,并皆踊跃称善,由此士气大振。于是冉闵命令扬声擂鼓,耀武出兵而击。
刘显果然未作防备,正令军士从容扎营,复又传餐,待饱食战饭出营列阵。
不料敌骑竟轰天震地而来,便如群虎下山,趟进羊群,赵军一触即溃,根本不值一击,返身便逃。刘显大败,急引军还走。
未出三十里远,山谷中伏兵大起,被冉明率五千铁甲军复大杀一阵,血流成河。
刘显亡魂皆冒,急引残军落荒而走,复被冉闵引军追击到阳平,斩首三万余级。刘显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于是畏惧如死,急遣使至于冉闵大营,请求投降。
冉闵不允,促其决战。
刘显复遣使回,请求杀赵王石祗以自效,冉闵因深恨石祗,于是从之,顿师而返。
冉闵返归邺城,下令调回前面谷中伏兵,放刘显引败兵回归襄国。冉明奉令回军,一路上与众将说起父王用兵,皆曰颇似蜀汉武侯诸葛孔明,有鬼神莫测之机,世人不能预知。
冉闵班师返都,下令犒赏有功诸将,大宴群臣。
适逢有人禀报王泰招集秦人,将逃往关中,今已率众走出西门。冉闵大怒,复令冉明引军追而擒之,诛杀王泰,灭其三族。
刘显得脱,惊魂未定,以为冉闵必有神助,非是凡人之类。
便引败军回至襄国,果然袭杀赵王石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将石祗首级传送邺城。又送子为质至邺,请求冉闵保全生命。
冉闵见到石祗首级,恼恨皆消,便如当年霸王项羽一般,大发妇人之仁,便令刘显统领石祗部众,不再追究;下令在市衢大路焚烧石祗首级,引群臣观罢回宫。
赵国骠骑将军石宁闻说刘显弑帝自代,归降冉魏,遂率部众逃往柏人。兖州刺史刘启,则举鄄城之众归顺东晋。
探马报来,冉闵竟皆置之不理。
是年七月,刘显自以为军威复振,又率士众前来攻打邺城,欲雪前番败降之耻。
冉闵复又设计击败刘显,但因兵少不敢穷追,再次纵之而去。
刘显虽然败归襄国,但知冉魏军力甚弱,不如昔日之盛,遂自称皇帝,仍用赵国旧称。
八月,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举城归顺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洛州刺史郑系,亦携三河归顺东晋。
至此冉魏国之徐、兖、荆、洛诸州皆归于东晋,只余邺都及中山,形如孤舟。
字幕:永和七年,燕兵复来,兵戈再起。
燕王慕容儁大发举国之兵南下,兵分两路,遣慕容恪攻中山,慕容评攻鲁口。
慕容恪兵至唐城,冉闵部将白同与中山太守侯龛坚守,攻不能克。慕容评击南安,魏将郑生败亡,侯龛越城以降,遂克中山,擒杀白同。
冉魏章武太守贾坚率郡兵在高城截击慕容评,却被慕容评擒获,折损三千余人。
丁零族翟鼠及冉闵部将刘准率部投降,慕容儁封翟鼠为归义王,任刘准为左司马。
慕容恪既得中山,迁其将帅土豪数千家至于荆城,余皆安堵如故,与民秋毫无犯。
镜头转换,按下燕赵,复说辽西。
段辽部自被前燕慕容皝所败之后,段辽弟段兰投奔宇文部。宇文逸豆归因惧后赵来伐,当即将段兰执送赵国。石虎即杀段兰,命其所部五千人屯守令支。
段龛代领段兰余众,却自率部南徙,进据广固,自称齐王。
永和七年初,段龛向晋廷请以青州内附,晋即封其为镇北将军、齐公。
征西大将军桓温闻后赵政权支解,中原诸郡皆举城以归晋室,今见段龛举青州内附,以为天赐良机,于是上疏朝廷,请求北伐。
朝廷前因褚裒兵败怀惧,褚太后命群臣公议,久而不决。
桓温早知朝中群臣苟安已久,并不等朝廷回复,引军辄行,率五万大军顺流而下,至武昌而止。朝廷为此惊恐不安,殷浩并打算辞官避让。
会稽王司马昱遂亲自寄书给桓温,极力劝阻,终使桓温率军还镇,返回荆州。
朝廷又拜桓温为太尉,被桓温拒辞。桓温见如此良机,朝廷屡次不从自己北伐之请,犹感奇异,于是使人入朝探听,却是朝廷仗殷浩制衡于己,恐自己拥兵坐大。
桓温对诸将说道:某知殷浩深有德言,并具治国之才。如朝廷使其为令仆,则足以仪刑百揆,可谓称职。朝廷为制衡于我,反使其掌军事,实乃违用其才。以其抗我,某亦不惮,昔其为我发小,与我共骑竹马,每当我弃之不用,彼辄取来复骑,故知其必出我下。
诸将皆叹息不止,深以为恨。
于是桓温心灰意冷,上疏于天子:臣窃睹赵国自乱,欲乘其厥衅起兵伐之,由然下驻武昌,以待诏行,非有异为之心。皆乃为安社稷,复还故都,焉有外望?陛下既不委臣以任,则戎臣亦何敢攸往?领众还镇,以待罪耳,乞陛下见责。
穆帝得疏,复遣使降诏,温言晓谕大义,以安其心。
桓温拜受帝诏,亦只能望北长叹,无复他言。
画外音:后人读史,皆谓桓温乃是东晋权臣,怀有篡逆之心,其实不然。桓温以平灭川蜀大功,控长江中上游险要,制下十州,若要反时,何所不能,乃至武昌而返?反而既无废立之举,亦无诛杀大臣逆行,而是奉行臣节。只因东晋朝廷既无北伐之志,复又忌惮忠臣,以至于此。桓温不欲被奸臣害死,惟有学做权臣;此间无奈苦衷,看官不可不知。
中原诸镇见晋帝并无北伐迹象,亦各心灰意冷,各作割据打算。
永和八年,秦主苻健乃自称皇帝,定国号大秦,改元皇始,立苻苌为太子。苻健既为皇帝,以单于名号非天子宜领,于是将大单于称号赐封太子,使其兼领。
当时雍州刺史杜洪因兵败长安,与部将张琚占据陇东,屯于宜秋城。
杜洪因出身豪族而轻视张琚,为张琚所恨,遂与诸将谋杀杜洪,自代雍州刺史。
梁州刺史司马勋与杜洪相厚,于是假召张琚议事设宴,并于座上杀之。张琚弟逃至池阳,纠合兵力攻打司马勋,屡战不利,遂向司马勋求和,司马勋率军复返梁州。
东晋时虽收复成汉,但蜀地未稳,振威护军萧敬文复据涪城以叛。
桓温派部将邓遐与益州刺史周抚进剿,屡战不利,于是遣使令司马勋协助周抚伐之,终得平定萧敬文叛乱,蜀地得安。
永和八年,赵主刘显率众再攻常山,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告急。
冉闵恼恨刘显反复无常,闻报大怒,遂留蒋干等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亲率八千骑兵解救常山。刘显大司马王宁以枣强而降,冉闵收其部众,击败刘显,追击直至襄国。
赵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便进入襄国,诛杀刘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复焚烧襄国宫室,迁徙其民于邺城。
赵领军将军范路带领千余士众,斩关出城逃往枋头。
汝阴王石琨闻刘显已死,恐独力不敌冉闵,乃引残众,来投东晋。(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