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安和城,陈之先去了大青城,在海边住了下来,一连几日过去,他没有找到董婉的一点踪迹,也没有打探到有关她的半分消息,茫茫大海,竟是连她的尸骨都寻不得。
第三十天的时候,他再次来到董婉跳崖的悬崖边,一阵怅然若失后,他转身向北而去。
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个能容纳自己肆意悲伤的地方,肯定是在大石村的家。
春末的大地上,已经开始有了盛夏的味道,阳光一改往日的温柔,变得有些强烈起来。
从大青城到山阳城的路上,要经过一个丁字路口,背对来时的路,前方一条路通往山阳城,顺着另一条路再往北,可直通大元。
陈之站在丁字路口犹豫了片刻,就在这时,从大元方向走来一位老人,他笑眯眯的看着陈之,问道:“小兄弟,你这是迷路了吗?”
陈之微笑着摇摇头。
“老先生,我认识路。”
“既然认识路,为何又在这路口踌躇不走,是不敢走了,还是不愿走了?”
陈之看着眼前老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他一时间想不起来是在哪里见过他。面对老者略显冒昧的问话,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者瞧见陈之的模样,哈哈笑道:“小兄弟,我没吓着你吧?”
陈之尴尬的笑了笑,回道:“不会!”
“小兄弟你心里似乎不大平静啊,既然如此,我建议你去北方看看,去看看北国的风光,去看看你从未见过的戈壁,去看看那比海更波澜壮阔的大漠,南方固然秀丽,却终不及北方来的大气,所见皆未见,可抛旧愁也!”
陈之闻言,对着老者拱手施了一礼道:“多谢老先生提点,我去北方!”
老者笑着点点头,然后与陈之擦肩而过,朝着他口中秀丽的南方走去。
陈之边走边想,到底是在哪里见过那位老先生呢?等翻过一座山丘,回首再看不见来时路的时候,他猛然想起,他不就是当初在山阳城摆摊卖书的书摊老板嘛。
想到这里,陈之笑了笑,还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他不紧不慢的朝前走着,越往北,路上遇到的行人越少,自从出了大石村以后,陈之原本可以忍受的孤独,在遇到那么多的人和事后,再次变得深刻起来,而且时常会感觉到它。
再顺着小路翻过几座山后,小路便汇入了一条宽阔而平坦的大路,大路一头朝北,一头朝西,他猜大路往西的那头应该直通安和城。
在这北境荒无人烟之地,能将此路修得宽而平,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脚下的大路是大离修的运兵道,只是路上已经看不出曾经行军的痕迹。
十七年前,大离大元那场大战过后,双方都很有默契的撤去了边境上的驻军,战争掏空国库的速度,远比那些贪官污吏要来的快。驻军撤去后,两国的百姓也开始互通往来,南边的丝绸茶叶出现在北方,北方的瓜果特产也流入了南方,生意人赚了个盆满钵满,上交给国家的税钱自然不菲。两国朝堂之上在这十几年的时间内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平互通才是王道。
遇山便歇,遇水则停,数个日夜过后,陈之的眼前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前方出现一块平原。
与南方的平原不同,这块地上布满碎石沙砾,也有绿草,不过都一簇一簇的长着,星星点点,彼此离得很远。
远远望去,前方有一道山影,呈人字状往中间收拢,两边高,中间矮,这样一来,这块戈壁滩的形状就像是一个平放的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