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6章 老 美 的 军 用 口 粮 太 丰 富 啦 !(1 / 2)四合院:我,领悟力惊人首页

等娄国栋亲自登门找到何雨柱的时候,之前那批货的事情已经彻底摆平。

“柱子,这次的事情多亏你了。”娄国栋把带来的东西放到了桌面上,“这是这次 的货样,数量和品质都检查过了,没问题,给你过过目,也帮我参谋参谋。”

何雨柱看了一下娄国栋带来的货样,居然不止一种。

“这我也不懂啊,你说说,我听听。”何雨柱说着拿起一个罐头在手里掂量了一 下。

娄国栋身为大老板,虽说对自己的生意项目肯定要有所了解,但也不至于了解 的过于详细。

好在为了后续的生意,老美那边到也算有些诚意,居然还准备了相关的说明资 料。

何雨柱接过资料看了看,发现上面记载了从939年起,老美的陆军军需部引入 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将单兵口粮细分为A 、B 、C 、D四种类型。

其中豪华的C 口粮最受欢迎,而D 口粮则因为口感极差,被士兵们称为“纳粹的 杰作”而深恶痛绝。相对来说A和B□粮就比较有局限性。

A口粮又被称作“驻地采买饮食”,说白了就是能搞到什么就做什么,全靠厨师 的发挥。

比如,如果军队驻扎在本土缅因州,那恭喜你天天都有有龙虾吃。可如果你是 驻扎在阿三的英帕尔,那么吃咖喱米饭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

其实在引入单兵口粮之前,老美的野外训练真的有点像野餐,因为还得支上火 自己加热烹饪食物。

按照资料上的描写,这种伙食其实是美军中最常见,但随着老美全面参战以 后,反而渐渐被遗忘了。原因正如前述,海外的驻军由于当地条件的限制,很难统 一执行规定的标准,这容易引发各部美军苦乐不均的情绪。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绪,于是B□粮就成了美军驻地伙食的主流。

所谓的B粮基本由罐装半成品组成,依旧需要厨师烹饪,原材料主要是罐装保 存的熟番茄、茎叶类蔬菜、腌渍肉制品、鸡蛋粉之类的。

经常有人将美军从千里之外的本土运来食材视作老美实力的证据,可实际上 嘛,其实美军也是算过账的,如果是由驻地采买的话,获得同样等级食材的成本将 更大。

再者说了,那些个同盟国要是能提供如此丰富的原材料,还需要美军帮忙吗?

而且既然是盟友就只能帮助,而不能是强征,算上种子钱和生产设施的经济援 助,加上本地采购的成本,还不如从本土运输呢。

不得不承认,眼下这年月各国都知道老美那边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农副产 品,其实成本更加低廉。

也不知道这份资料是谁弄的,居然还记载了一个小插曲。

说是刚开始美军后勤部门的想法是,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在海外不易获得,存储 成本也很大,还是本土半成品的运输比较好。

像面粉等主食类原料,驻地应该可以解决,还能顺便以购买的方式给盟国一点 经济援助。

可当到了英吉利、阿三、袋鼠国之后发现,这些盟友在战争中比老美想象的要 “~久穷”。

毕竟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还哪有多余的卖给你们?

就是有,加工水平也不够,谁让你们老美面粉吃太细了啊!

于是乎,最后连面包都得漂洋过海地运到美军的手里。

为了保存这些新鲜的面包,美军采用了一种密封的木质圆筒,并以干草、纸条 作为填充物。

后来在某位高人地指点下,又将填充物换成了咖啡豆,这下连前线煮咖啡的问 题一并解决。

结果又因为咖啡豆还需要磨制、煮开、过滤才能加奶享用,最后老美这边索性 直接把咖啡豆磨好再按比例掺加奶粉和糖,于是速溶咖啡就这么被发明了出来。

等到了40年,新一代的野战口粮也就是C 型口粮装备部队后,军需部门收到很 多的反馈。

比如,“太肥了!”、“肉太多了!”

没错,这在眼下的国人眼中绝对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在美军那边却成了被嫌 弃的问题。

没办法,C 型口粮由3个肉罐头+3罐饼干组成一天三餐的口粮,从一开始考虑的 就是野战环境下士兵不可能随时获得A、B 粮那样的热餐,而且作战中对体能的消耗 必然加剧,于是采用了16盎司(28.38克)的长罐装。

可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每一位美军每顿饭得“干掉”约1斤肉和1斤压缩饼干!

在这国人看来是多么的奢侈,处不说压缩饼干,光是每顿饭能吃掉一斤的肉, 这可是九成国内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好吧!

后来在士兵们的合理建议下,后勤部门也意识到他们过分高估了作战环境下的 饭量,改为12盎司的标准罐头,并增加了果酱、咖啡、巧克力、口香糖等附属品, 共有10种肉罐头组合可选择。

这种在C 口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0合1口粮,2个纸箱满足步兵班一日所需,才 终于让大家都满意了。

在C型口粮“足以为士兵们提供营养丰富一日餐”的同时,后勤部门也在考虑应 急口粮。

这种口粮要求重量轻便可以塞进上衣口袋里,但提供热量不少于1800卡,以便 士兵在无暇吃饭或断粮的情况下能有最基本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