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咸阳三大军事力量的出动,咸阳、关中、周边各郡闻风而动。
咸阳城外,将军幕府。
胡亥继位之后,曾经调拨了“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
如今,这五万人就分驻在栎阳、霸上、咸阳城外等地。
因为这三个地方都有大型的粮仓,栎阳仓、霸上仓、咸阳太仓,且地处要冲,方便就近取食,保卫关中。
所谓军中有粮,军心不慌。
历史上刘邦来到关中,第一件事就是进驻霸上,掌控霸上仓。
之后,更是以霸上仓“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的理由,拒绝了咸阳百姓的犒军,收买人心。
按照规矩,大秦驻军的调动,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程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调动军队,必须要有皇帝的虎符、符节、羽檄、玺书等凭证。
用的最多的是虎符(唐代改用鱼符),又称兵甲之符,平日一分为二,分别存放在皇帝和领军将领之处。
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阳陵虎符,上面明确写着“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当需要调动军队的时候,就需要将两块虎符合二为一,士兵才能听命出营。
如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战国杜虎符上明确写着,“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从之。”
调动区区五十人都需要用虎符,由此可见大秦对于军队的掌控是多么的严格。
。。。。。。
如今,烽火大起,遍地狼烟,这就是最有效的凭证。
将军们不需要在等皇帝陛下的虎符了。
因为烽燧的优先级最高,这是国家陷入危亡时刻才会使用的讯号。
烽燧的守卫森严,没人能通过点燃烽火的方式谎报军情。
也没有人敢,因为这是绝对的死罪。
全家杀光,鸡犬不留,家里的蚂蚁都要挖出来浇热水的那种。
于是,各幕府将军火速集结军队。
同时他们迅速向咸阳派出使者,汇报情况,询问命令。
使者去得快,回来的也快。
毫无例外,这些使者全都没能见到皇帝陛下,并别提带回什么命令了。
但他们都带回了一个相同的消息:郎中令、卫尉、中尉全都已经带领部下,向骊山进发了。
如今咸阳几乎都要成了一座空城了。
既然这些大佬都行动了,他们这些将军还等什么呢。
跟着学就是了,赶紧率军出营!
于是,分布在关中各地的五万人屯戍部队,从各個营垒当中冲出,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始迅猛进击。
大秦承平日久,他们这些士伍早就要闲出屁来了。
如今能够离开营垒,放肆撒欢,每个士伍都十分的兴奋且激动。
形同狂欢。
军队如同溪流一般,跨过平原,越过山岗,彼此汇集,逐渐壮大,最终汇入无穷无尽的人海当中。
浪潮向着骊山奔腾而去。
。。。。。。
内史府。
内史赵成在见到烽火的第一时刻,就已经开始召集属员兵力。
他部下一共是二千内史兵,不多不少,正正好好。
如今,已经全部集结完毕。
他正率领这些兵丁,向着骊山的方向而去。
在十几万大军急速行军形成的惊涛骇浪当中。
他的这点兵力,太不起眼了。
如同沧海一叶,摇摇欲坠,很快就被士兵潮水淹没了。
但赵成还是奋力向前冲着。
咸阳县廷。
咸阳令阎乐也出发了。
他一共集结了九百名县兵,同样火速赶往了骊山。
他们都是赵高的亲信之人,早就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皇帝陛下就在骊山!
到达骊山,就是胜利。
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在皇帝面前刷个脸。
让皇帝知道,他们可都是大秦的忠臣。
前进,前进!
。。。。。。
与此同时,汉中郡、上党郡、河东郡、三川郡、南阳郡等等。
这些内郡,全都看到了咸阳传来的烽烟。
郡守、都尉们全都吓得不轻。
究竟是怎样的敌人,竟然能够将大秦逼迫到如此地步?
以至于咸阳不得不点燃烽烟,向天下各郡求援!
难道是匈奴入侵了吗?
难道是西方和北方的胡人联合吗?
还是说有领军的大将造反了?在和匈奴人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