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的目光有时候是带有选择性的。
对于骆宾王,人们更多记得他人生中的那些高光时刻,并把各种标签贴到他的身上。
比如唐朝愤青,比如最莽诗人,比如少年奇才。
却忽略了把时间的尺度拉长,去回顾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骆宾王出生于唐高宗武德二年,在浙江义乌的乌伤城外骆家塘村。”
“骆姓是义乌古乌伤的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
“小宾王儿时父亲在山东博县做县令,他和母亲留在老家跟着祖父生活。”
“祖父亲自教年幼的宾王读诗作赋,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几岁就能吟诵多首诗文,还能吟句联文。”
“在小宾王七岁那年,有一天,祖父的一位好友来访。”
“席间祖父谈起小孙子读书的灵动悟性,不由得有点小得意,客人听着礼貌地点头,心中并不相信。”
“饭后,祖父带着小宾王陪客人在自家的园子里散步。”
“当走到一方池塘边时,几只雪白的大鹅悠然地戏水。”
“客人看到这个场景,心中一动,就拉着小宾王的手,指着池塘的景色。”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四句诗一出口,客人惊得半天合不上下巴。”
“从这以后,这位客人走到哪儿,都绘声绘色地讲小宾王即兴作诗的神奇。”
“这首《咏鹅》一下子就在乡间流传开来,骆宾王也成了闻名遐迩的神童。”
“在小宾王十岁那一年,他跟着母亲来到父亲做官的地方。”
“父亲将它他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正规教育。”
“同时广泛接触当地的文化名流,以提高学识和名气。”
“这几年小宾王在父母身边,一边苦读诗书,积累学识。”
“一边享受着严父慈母的平静生活,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可这样的日子很短暂,父亲因积劳成疾,在县令的任上撒手人寰。”
“这时骆宾王十七、八岁的样子,他就要担起家庭的重担了。”
“父亲只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小县令,职位低收入少,家中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
“父亲离世,全家就陷入了困顿之中。”
“幸亏父亲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大家伸出援手帮助他安葬了父亲。”
“转眼三年期满,为了生活和仕途,他决定参加科考,谋取功名,给母亲和弟弟提供一个温饱的生活。”
“这一年的秋天小骆 22岁,他将全家迁到兖州的瑕丘县,投靠父亲的生前好友韦明府,安顿好全家后就直奔长安。”
“放榜时他名落孙山了,以他神童和齐鲁才子的实力,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想凭借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的理想,被社会的不公击的粉粹,寒门学子依靠苦学出人头地有多难。”
“小骆落榜后,他没有杜甫那样的家庭经济支撑能够去各地游历。”
“辗转反侧几天,只好决定回家继续苦读,准备下次的科举考试。”
苏轼:唐诗《在狱咏蝉》,天才诗人骆宾王的人生转折。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应该来说还是很有激励作用的,出身微寒的骆宾王写出了这般观察细致的咏鹅诗,怎能不让人心生佩服。
然而骆宾王的命运并不好,身处唐高宗武后时期,作为当时极富才名大才子,一生起起落落,最终成为政治的陪葬品。
骆宾王一生未做过什么大官,就好像是和中央的官职犯冲般,从王府幕僚出来当从九品的奉礼郎。
再到弘文馆的详正学士,却不知是犯了什么事,得罪了什么人,直接被贬到西域,长期守卫边疆去了。
终于好不容易在年过半百回到长安入朝成为侍御史,却因为多次讽刺武则天当政而被下狱治罪。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首联写作者身陷囹圄,听到深秋时节牢房外的蝉鸣声,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愁思当中。
颌联作者对着秋蝉顾影自怜,惋惜自己在这玄鬓盛年的大好时光,却要独自在牢狱中吟诵白头吟这样哀怨的诗。
颈联作者通过描述深秋时节露水打湿秋蝉薄薄的翅翼,使得秋蝉想飞而不能飞,秋风多且声响大。
夏日刺耳的蝉鸣在此刻显得低沉的景象,以此来比喻自己目前的处境。
尾联作者愤情冲天,没有人愿意相信我的清廉高洁,有谁能够为我表白清白的心肠。
骆宾王在次年遇赦被释放,被贬为临海县丞后弃官游历广陵。
在此结识徐敬业,成为徐敬业的谋士。
在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骆宾王撰写了著名的檄文。
这篇连武则天看了都不禁惜才的檄文,这也许算是骆宾王人生的顶点。
有理由相信,骆宾王在狱中时便已经对被门阀士族把控的朝堂失去希望。
而他作为一个下级官吏受地位所限,看不懂为什么李治会把武则天推出来共理朝政。
反而受男尊女卑思想的误导成为门阀士族的工具,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
而在他身陷囹圄时他发现朝堂上的大人物没有谁为他这样的芝麻小官申诉而彻底失望,最终和徐敬业等一批被贬官者走上造反之路。
“几年后,小骆终于去长安谋了一职。”
“这是小骆第一次进入职场,他那刚直不阿的性格,开始让他吃苦头了。”
“仅几年就遭人排挤被免职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家中的生计,使小骆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正在这时候,一位贵人出手相助,推荐他去道王李元庆的府中任职。”
“李元庆是唐太宗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封为道王,此时任豫州刺史,他很赏识骆宾王的才华。”
“骆宾王干满三年后,道王特意下了一道手谕,让他写一篇文章自叙才能。”
“而骆宾王自己却认为这是自我吹嘘,靠这种做法得到提拔,宁可不做,他回绝了道王。”
“这一次是骆宾王自己以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自断升迁之路。”
“不久,他就离开了道王府。”
“两次谋职混迹幕府,都被迫辞职,对骆宾王打击也不小。”
“此时的骆宾王已不是小骆,他已人到中年,对谋事已厌恶了。”
“他决定返回兖州,过他向往的隐居耕读的生活。”
“这一次隐居前后有12年时间,这期间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是诗人创作的高峰期,也奠定了诗人初唐四杰的地位。”
“闲居兖州的后期,由于生活经济拮据,实在过不下去了。”
“出于无奈,骆宾王决定复出,于是他给刘祥道等朝廷大员写信请求引荐。”
“骆宾王在文坛上的名声还是够响,不久就被举荐入朝参加对策考试。”
“阔别长安十八年,当年风华正茂的小骆,已然是那个面带沧桑的中年男子。”
“经过考试,骆宾王被录用,负责朝会、祭礼时的摆设和礼仪。”
“仅三年光景,噩运又来光顾骆宾王,遭小人的排挤陷害,又丢了官职。”
“在人生失意之际,骆宾王依然怀有一腔爱国之情。”
“此时国家边关吃紧,吐蕃大举犯边,朝廷派薛仁贵为大将军进军西域讨伐吐蕃。”
“骆宾王以五旬年龄,上书朝廷申请从军奔赴前线,以自证自己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心。”
“很快得到批准,于当年7月踏上漫漫征途。”
“骆宾王参军时已五十出头,以这样的年龄上战场,足可以显示出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可是,天不从人愿,骆宾王随军西征,并没有实现他边疆立功的心愿。”
“薛仁贵将军出师不利,短时间内不能班师回朝。”
“骆宾王在西域塞外的军旅生涯,使他成为唐朝边塞诗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