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听完高行周的这一席话,高怀亮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瞪着眼睛,倍感震惊。
“父……父王,你当真是料事如神,分毫不差!”
“关中三叛,的确是从赵思绾开始的。”
“先帝在世的时候,调赵匡赞为永兴军(原晋昌军)节度使,赵匡赞随即入朝,留赵思绾率牙兵数百人守永兴。”
“不料,赵匡赞一去不回,赵思绾迎来了凤翔巡检使王景崇。”
“王景崇、赵思绾、齐藏珍在子午谷击败蜀军之后,王景崇还怀疑赵思绾有异心,欲黥其面,赵思绾还照做了。”
“虽是如此,先帝还是命赵思绾一同进京。”
“结果赵思绾就闭门劫库兵以叛,自立为永兴军节度使。”
“至于王景崇,他是被朝廷逼反的。”
“原凤翔军节度使侯益趁着官家初登大宝之际,逃到京师,厚赂权臣史弘肇、苏逢吉等人,弹劾王景崇,还得授为开封尹。”
“王景崇因而大怒,请求朝廷授其为凤翔节度使,但朝廷不从,反而调他为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
“王景崇怒极而反,尽杀侯益家属,与永兴赵思绾共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为秦王。”
顿了一下,高怀亮叹气道:“现在,官家已经命令枢密使郭威为统帅,镇宁军节度使郭从义为永兴行营都部署,率领侍卫兵马讨伐赵思绾。”
“又以保义军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行营都部署,内客省使王峻为都监,讨伐李守贞。”
“再以宁江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尚洪迁为西面行营都虞侯,讨伐王景崇。”
“父王,依你看,朝廷这次能迅速平定三镇之乱吗?”
闻言,高行周淡淡的一笑,说道:“郭威亲自出马,要镇压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这三镇之乱,自是不难。”
“但,要想迅速平定三镇之乱,绝非易事。”
“河中、凤翔、永兴,皆是战略要地,城高池深,易守难攻。”
“李、赵、王三人的叛军其实也不多,成不了气候。”
“如若是老夫为统帅,一定先集中优势兵力,先围攻河中城,灭了军力较强的李守贞,再荡平赵思绾和王景崇。”
“郭威却采取此等战法,呵呵,老夫不得不怀疑,他是否别有用心了。”
别有用心?
高怀亮有些听不懂,故而皱了皱眉头,试探性的询问道:“父王,这郭威能有何异心?”
高行周瞥了一眼高怀亮,语重心长的说道:“现如今,朝廷的禁军,大半都在郭威麾下。”
“朝中君臣失和,甚至可以说是势成水火,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数。”
“但,不管朝中的形势如何变化,手握重兵的郭威,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三人加固城防工事,屯粮甚多,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想一拖再拖,把朝廷拖垮?”
“……”
高怀亮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高行周说郭威别有用心。
行军打仗,消耗最大的是什么?
钱粮!
朝廷的钱粮本就不多,再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估计就被拖垮了。
偏偏,朝中的权臣,史弘肇、杨邠、王章等人,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朝中如果发生什么大事,不是刘承佑诛杀史弘肇、杨邠等人,就是他被反杀……
到时候,手握十几万大军的郭威,就成了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
郭威甚至能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以清君侧的名义,打回汴京!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毕竟,诚如安重荣昔日所言: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