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桃实验室热火朝天时。
国内。
有两家实验室先后几乎是同时了一则类似的消息:
可控核聚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由秦院士带领的团队。
在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点火装置,首次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能量增益!
即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Q值)大于1!
且运行时间达到了101秒!
消息一出。
全世界震惊。
要知道,以磁约束核聚变技术实现发电。
关键要看两个维度的进展:
一是运行时间。
二是Q值。
两个因素互相增益。
增加运行时间的难度是:
加热后的等离子体并不总是按照设想的那样运动。
总有许多等离子体会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热量。
现有的装置根本没有能维持超过100秒的!
增大Q值的难度是:
想要增加Q值,就需要更强的磁场或者更大的装置。
装置的造价和装置的体积正相关。
建设更大装置需要克服更多工程问题。
且成本高、周期长。
这一次秦院士的团队取得的新进展中。
人类首次实现Q值大于1是最吸引关注、使人激动的部分。
给国际的可控核聚变研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就在不少人觉得扬眉吐气时。
很快。
不同的声音就出来了。
国内的一些“公敌”和“专家”,泼冷水说:
“实现可控核聚变,远着呢!”
“只有在能源和发电场景下,算Q值的账才有意义。”
“在更有潜力实现清洁能源的磁约束核聚变方向。”
“人类还没有越过Q值大于1的临界点。”
言外之意就是——
这个成果虽然值得高兴。
但也没必要那么高兴。
紧跟其后。
鹰国和鹰酱的媒体开始大肆渲染:
“华夏点火装置的实验目的,不是给人类提供能源解决思路。”
“而是在进行核武器研究!”
同时,鹰酱的一些科学家,也跳出来说:
“在清洁核威慑和核武器,Q值是否大于1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否以更小成本实现更大破坏。”
“然后是整个过程的稳定和可重复。”
总的来说。
就是给国际关注可控核聚变的声音降温。
告诉他们——
就算是研究核武器,Q值大于1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于是乎。
华夏在可控核聚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