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魔鬼般的巷战(修改)(1 / 2)我的东海我的家首页

有人说:战争吓坏了人们,巷战吓坏了战争

现在,我们首先要面临的是,“民主正义联盟”游击队自封领袖“惯性导航”中校,陆、坦、空联合立体进攻和打击。

时间已经到了8月10日上午,三个地点的防御工事已经基本修筑完毕。都是罗亚埃方舟市近百万市民和工人、士兵连续义务劳动三昼夜突击建成的。

不得不说,老外在普通的基本建设上都要比我们认真和诚信,而我们的一些人,连事关民族存亡的国防项目,都敢明目张胆,大搞豆腐渣工程!

请看一则报道:

抗战前夕用四年时间修建的对日作战永久工事,有多豆腐渣!

自一九三三年起,国民政府为了在将来的对日战争中能够长期作战,在上海与南京间修筑了一道道防御工事,被称为“吴福线”“苏嘉线”预设阵地。

在图纸设计上,这些国防阵地充分考虑了中国南方的地形地貌,利用长江、太湖等河流湖泊的天然屏障和散落在水网中的天然高地,修筑起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用碉堡和战壕相互连接的军事防线。为了防线的巩固,国民政府甚至还修建了专线铁路。

淞沪会战后期,从战略上讲,与武器装备处于绝对优势的日军死拼于沿海的一座城市,显然不是消耗敌人而是在消耗自己。

最为理想的,也是中国统帅部开战之初的设想是:把日军越来越深地拖入中国战场的泥潭,用持续长久的消耗战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上海战事已无法继续有效地守下去,那就应该有计划地撤往二线,以将日军引向国土的纵深。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从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中国军队的大部终于撤到了预设的吴福线国防阵地。

然而,官兵们放眼望去顿时不知所措:在这条投入了巨额国防资金,动用了大量部队和民工修筑多年的国防防线上,有的工事虽已经完工,但杂草丛生有的还没有完工,形同一片废墟。

且多数工事位置不符合作战要求,在平地上孤零零地突出地表,连机枪工事和弹药库都暴露无遗,“顶上和周围的覆土多已坍塌”。

有的机枪工事甚至修在坡顶上,“射孔很大,只求射界广阔也有的虑及易被敌炮击毁的后果,工事建筑位置较低,或是因原有基础不固而下沉了”。

中国军队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旅抵达常熟后,奉命在城东占领预设阵地。

所谓国防工事,钢筋水泥机枪掩体在公路大道两旁南北三四百米之线,仅有几十处像坟堆的土包一样。当时掘开土层,有的是机枪掩体,没有钥匙打不开,只有立即钻开。有的扒开了是棺材,不是水泥工事。再向三四百米以外去找寻,就找不到水泥的掩体工事了。

我们只有急急忙忙地占领阵地,构筑临时工事。镇的前面隔着一道十余公尺的小河,而敌人也到小河沟对面占领阵地,开始战斗。

我所占领的掩体工事皆没有联络交通壕,每个掩体工事仅能容一班兵、一挺机枪,在日间不能联络,后方粮弹也送不上来,只有在夜间补给。

我官兵满以为退守到国防工事线定能持久抗战,现在看到公路南北两侧二三公里处,仅有十几座水泥掩体工事,如再往远处就没有工事了。

军政大员们在国防工程中的中饱私囊,让整个国家在战争来临时被袒露在敌人的刀锋下。

检查完防御工事的质量,看到市民们在“民族护卫营”少将和政委根据我的建议,当着第一批撤离的民众给9师辖77旅和17旅77旅97团第三营授旗!的组织和保护下,已经井然有序地撤离了老弱病残已经在昨日就撤离完毕后,我满意地来到罗亚埃方舟市,在临时军事指挥部里,参加紧急作战会议。

“同志们!根据派驻敌后的兄弟连报告,敌人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其先头部队,预计在12点多,就将兵临城下!下面,请来自中国一流军校的资深上校参谋长列昂尼德同志,讲解巷战战术、坑道战术和部署作战任务”。

安德烈少将严肃地说。

“同志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时间已经很紧迫了。我预测敌人的大部队将在34个小时后,与我们西面对峙之敌会师,发动疯狂的立体进攻!我不能和你们仔细探讨了,就结合我的军事研究,给大家讲解一下关键点,最后安排几项重要事项”。

我也不矫情,直接填鸭式教学,虽然自己也没有实战过,但是,我想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很有借鉴意义。

“巷战,又称“城市战”。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的城郊街巷中,一间房屋一个街头进行的战斗。发生的地点通常都是在城市或大型村庄内,其显著特点一是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残酷性大,二是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强。

巷战,不但难打,还是战争中的绞肉机,伤亡率极高。所以,没有什么军队喜欢打巷战的。

在街巷中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狭窄的街道、复杂的环境、看不见的敌人、杀人于无形的枪火这一切都使现代背景下的街道战争充满了诡异和不可预知的复杂因素。

一旦短兵接触,那么后方的炮火覆盖、飞机轰炸掩护等重要手段都将失去意义,比如,观察手报告坐标给炮位,火炮的射击诸元出现丝毫偏差,都会造成极大的误伤。而且一旦情报不能及时跟进前线部队,那么不熟悉复杂的地形足以让敌方的埋伏葬送一支优秀的部队。若隐若现的狙击手更是主宰普通部队的死神,一枪一命,枪响人亡。即便是战争之神坦克,在复杂的街道也危机四伏,阴影中的反坦克火箭筒将一发入魂。

战例一

1945年春,柏林巷战,欧洲战场最后一次战役,规模也远远大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对抗方:苏联军队德国军队

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兵力对比:苏250万人、4万门火炮、6000辆坦克和7000架飞机德100万人,约1万门火炮、3000辆坦克和4500多架飞机。

伤亡人数:苏共3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10万德共约60万死亡,死于巷战的人数不详。

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巷战开始了。绝大多数苏联士兵都是平生第一次踏进柏林城,他们根本搞不清方向,只知道往前冲,结果,蝗虫般密密匝匝的子弹扑面而来,把他们成批成批地撂倒。

虽然苏联的坦克集群把城内200多万幢建筑物都轰了个遍,但丝毫没能削弱来自废墟的火力。

很快,苏联人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柏林成了坦克的坟墓。这些长驱直入的庞然大物被暗处的反坦克火箭弹和燃烧瓶炸得稀烂,横亘在狭窄的街道中,阻挡了后面坦克的前进而步兵没了坦克的掩护更是寸步难行。大街上根本找不到一个德国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士兵既无法单挑德军以泄恨,又白白成了敌人的活靶。

朱可夫将军立即调整了战术坦克大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数个小部队,与步兵、炮兵和工兵一同组成强击群和强击支队,逐个逐个地攻克德军的堡垒。士兵把缴获来的床垫绑在坦克身上,减轻了对它的打击。他们还点燃烟雾瓶。在烟雾的掩护下,士兵冲进下水道和大楼里,与德军展开了近战。

这是一场疯子对疯子的战争,复仇者和绝望者的抗战。苏军复仇的火焰使他们一往无前的冲锋,烟雾弹、燃烧瓶使用不断攻克一个个楼层,同样绝望的德军发动疯狂的埋伏反击,无数“乌拉”冲锋的苏军倒在他们枪口之下。房间内的肉搏厮杀、楼层外四面八方的火力网埋葬了无数苏军。著名的“帝国大厦保卫战”双方更是逐屋争夺,手榴弹、弯管枪等杀伤着每一个进入的苏军,疯狂的苏军也直接拿起缴获的“铁拳”火箭筒直接在室内发射,空气中的温度几乎可以融化掉一个人,德军连人带墙一起成为了碎片。德军甚至在子弹打光后丢出手榴弹开路,然后冲锋出去肉搏,有苏联老兵回忆一个会议厅中有几十个苏德军人在贴身肉搏,双方如同发疯一般。

战例二

血腥的车臣战争中,著名的格罗兹尼战役,它的街巷成为了多少俄罗斯士兵的墓地?前后两次战争,俄罗斯兵力装备完全碾压车臣,但也在付出恐怖的伤亡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才彻底结束。杀进格罗兹尼的一个千余人俄罗斯作战团,进入市区的26辆坦克被击毁20辆,120辆装甲车被击毁102辆,仅仅数十人活着离开。车臣武装分子甚至将俄军的死尸当做街头堡垒。巷战的恐怖可见一斑。2000年1月24日是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最惨烈的一天,俄军尸横遍野。天特别冷,尸体都没有腐烂,车臣武装踏着它们前进。格罗兹尼巷战是一场狙击手的战争。普京总统调动了大批神枪队员应付局面,但最终他还是下令轰平了格罗兹尼才算了事。

巷战,即便到了如今科技发达的现代,仍然是恐怖的存在,指挥官的噩梦。

2004年11月,美军对以扎卡维为首的反美武装盘踞的费卢杰市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以死亡300余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代价,打死和俘获了1200名伊拉克武装人员。这是美军在21世纪的首次大规模城市巷战,凸显了美军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城市作战的许多新特点。

首先,打击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费卢杰之战,美军为了将伤亡风险降至最低,使用了大量适合城市巷战的新技术。如开发“多维监视系统”,通过侦察监视卫星、无人驾驶侦察机和各种电子传感器对军事目标进行全时监控,使反美武装人员无法藏身利用反狙击手和机器人技术,搜寻隐蔽在各种建筑物后的敌狙击手,在步兵发起攻击前组织火力予以清除使用新型装甲防护技术,使坦克能够进入城区有效作战。有了高科技手段的支撑,现代巷战将不再是进攻者的梦魔。

其次,打击方位趋于立体化。费卢杰战役中,美军实施联合一体化战斗,动用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战斗机、轰炸机以及特种作战力量,从陆、海、空、天四维对城内反美武装所占据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和摧毁。这种新型的多维立体化城市巷战,极大改变了传统巷战的地面战单一模式,提高了战斗效率。

第三,打击目标趋于精确化。现代城市人口密集,用传统的攻城略地所用的地毯式轰炸,将给战后重建工作带来很多问题。费卢杰之战,美军以微小伤亡取得最大战果,在消灭反美武装的同时基本完好地保存了市内建筑,也没有过多殃及无辜平民。这表明新型的城市巷战理念,将更强调运用攻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喝了口水,我接着讲述。

1、战略

战略上看,巷战双方通过短兵相接的交火,主要争夺城镇能源,交通,通信枢纽及金融,新闻,医疗,政府机构,居民密集点等要害部门。因为,控制了上述部门,就等于是控制了整座城市。而这些要害部门所在地,往往是城市建设最好的建筑,它们坚固,高大,结构复杂,上能通天,下能入地,环境极为复杂,有时,往往为了争夺一层楼,而打得不可开交,敌对双方在建筑物内交融作战,可能是你在上,我在下你在里,我在外,谁先占领,先熟知建筑物的地形,谁就会少吃亏。

2、战术

从战术来观察,巷战最主要的特点是争夺制高点。这些制高点可能会是一栋摩天大楼,也可能是一座过街立交桥,还可能是一座小山丘,谁拥有它就可组织交叉火力,控制一大片地区。

3、武器

巷战中单兵武器一般是较短的武器或者火力更凶猛的武器占优势,如41卡宾步枪,249班用支援武器,短步枪,各类冲锋枪和霰弹枪等等。还包括各种放置在地面上的地雷,如拐角、阴暗处的反步兵地雷和放置在马路中央混合反步兵地雷拖延敌军时间消灭敌军工兵反载具的反坦克地雷阵。

狙击手机枪小组在制高点处也可以在巷战中有效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同样,现代巷战已离不开重型火力。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的火炮因为通讯设备和观瞄修正设备卫星、无人机等的发展已经可以随时在巷战中精准打击火力点。武装直升机早已介入巷战。因为可以及时到达随时撤离战场,携带大量对地武器,所以对于摧毁那些隐藏顽固的火力支撑点,非常有效,能有效减少己方伤亡。另外核生化作战也已介入其行列。

我的开场白说完了,少将安德烈微笑着说道:

“那么,参谋长同志,我给你讲过的具体战术应用,请你也详细介绍一下吧”。

少将和我已经约定好了,所有的智慧和成功的指挥,都是他的功劳,我只不过是忠实地执行他的命令,具体安排战术而已。

“好的,将军同志。根据您的指示,我编制了如下战术,请大家认真记录,融会贯通”。

我很郑重地讲述起来。

一、拐角观察

巷战和野战的最大不同在于,战场被无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建筑分割,任何战术单位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而狭窄的场景之中,这给本方观察、火力的运用都带来了限制。街道两侧的墙壁阻碍着敌人视线,也保护着本方战术单位免于火力的直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巷战战术就是围绕墙壁而展开的战术,这直接体现于对各种拐角的运用无论是观察还是攻守,都是通过拐角来实现的。

在敌情不明的区域进行拐角观察,无疑是对执行者勇气和智慧的双重考验。在战况复杂多变的特殊环境下,延迟一秒往往就会给己方小队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所以飞虎队成员们在潜入渗透作战时所使用的光纤探头,在街道战场中的价值往往要大打折扣,因为为些器材的使用会拖慢整体行动节奏,延迟救命的有效反应时间。

电影黑鹰坠落中两个小队长徒步穿越敌情不明地区前往坠机现场,在通过数个街口时,游骑兵士兵们为我们演绎了真实的探头观察动作:行进到拐角后背对墙壁单膝下跪,重心调整到拐角的相反方向立足腿,这个对重心的调整动作非常重要,因为对于当今负重普遍超过20千克的步兵而言,在探身后往往会因为装备重量的势能而将自己直接“推”出拐角,成为敌火的活靶。如果是从拐角右侧位置探头,还要用左手抓住武器,避免让暴露出拐角的枪械“出卖”自己的位置。探头动作不能有所顾忌,因为只要对面街道有敌人在警戒,一旦探头就肯定会被敌人发现,这种情况下,缩小探头的时间和幅度不可能减小自己被敌发现的几率,所以要看就必须彻底观察清楚,尤其要看清楚自己墙角平行位置的死角。观察后小队长要在第一时间报告敌情,或用手势来指挥队友的下一步行动。

事实上,最为安全的观察方式在当今的所有巷战题材电影中都没有展现出来,这就是卧姿探头观察。执行前,士兵要摘下头盔,避免目标过大。看似缺乏保护,但在交战距离一般发生在80米以内的这种特殊环境下,一旦头部被命中,戴不戴头盔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且不说2机枪的50英寸127子弹,单说的762子弹对公认防弹效果最为优秀的凯夫拉头盔在80米内射击,被击中后头盔即便能挡住子弹,士兵的颈部也会由于子弹的强大动能而在瞬间折断。所以摘下头盔对于观察者而言是最好的选择。锩缩躯干前进到和墙角平行的位置后,将躯干调整到正常姿势,就可以观察到街道内的战况,并且这个位置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直接瞄准的,即便有敌火直射,也可以在瞬间回到墙角后掩护自己。

二、拐角射击

在巷战中,交火才是真正的主题。如果在拐角观察中发现敌人,就必须进入下一步拐角射击。

在以4人小分队为单位的战斗模式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小队长以蹲姿紧贴墙壁,机枪长手持机枪面向墙壁站在拐角处,要尽量保证不提前暴露。这样做的好处是,机枪手只需向外跨一步便能进入交火,将腿收回便能退回墙内。小队长身后的一名队员做好救援的准备如小队长或机枪手中弹受伤,需将其拉回墙角并顶替其位置继续射击离墙角最远的一名队员则警戒整个小队身后。

交火时,小队长率先探头射击,尽量杀死或杀伤敌人。机枪手向外跨一步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而小队长则继续“点杀”敌人。然而,这种作战方式只适合用于三名以下的敌人。当敌人人数有三名以上时,这种作战术对机枪手的生命将构成极大威胁。机枪手以站姿向敌人射击无疑增加了被敌人击中的机率,而且机枪手可能会因敌人火力过猛而感到紧张加上机枪巨大的后座力而误伤到小队长,甚至是墙后的队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队长的拐角位置应让位给机枪手,机枪手将机枪三角架打开,以卧姿向敌人射击,力求压制住敌人火力。而小队长则在机枪手身后蹲姿向敌人射击,必要时可让另一名队员进入交火。

当敌人躲在掩体后射击时,可考虑让所有队员冲出墙角,站成一排火力全开压制敌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队员冲出墙角的行动必须迅速,而且必须是火力全开,要将敌人打得连将枪举过头顶盲射的勇气都没有。在这种火力全开的压制方式下,弹夹的消耗也是迅速的。一旦弹夹耗尽,出现集体换弹夹的场面,将给整个小队带来极大的危险。所以,一旦有人弹夹耗尽一定要高喊“换弹夹”。让周围的队友调整射速,保证压制火力。当然,这种火力全开的压制方式也适用于撤退。美军将其称为“地狱火”撤退。在太阳之泪结尾处,美军面对潮水般的非洲叛军用的就是这种“地狱火”撤退。

三、街道移动战术

在复杂多变的巷战环境中,在各条街道上快速移动到目的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复杂的街道环境,幽灵般的敌人,突如其来的冷枪,都将严重制约着整个小队的行进速度。

在这里,就必须要用到街道移动战术。

如果是狭长的小巷中,比较安全的行进方法是所有队员背靠墙面作横向移动,在视野足够的情形下,尽量放低身体观察在小巷里移动时,一定要靠墙猫着腰,头盔尽可能的不要超过窗户,否则很容易就变成活靶子。

为了减少短兵相接时乱射子弹带来的伤害,巷战队形一般为遭受打击面积最小的一字型。这种队形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中弹面积,是巷战中的推进伤亡概率最小的队形。

这样整个小队能在第一时间压制住对面窗户中的敌人的火力,而自己又处于上方窗户敌人的射击盲角之中上方窗户的敌人如果想要对你射击就必须将身体探出窗外。在电影黑鹰坠落中,占据明显地利的索马里民兵被游骑兵队员死死压制在窗户内正是得益于这种战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移动过程中,枪的指向必须与视线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眼睛看到哪里,枪就必须指到哪里。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对敌人进行打击,端着枪左右张望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但是,如果是在宽阔的大街上,这种战术就与自杀无异了。在宽阔的街道上,敌人的火力点要比小巷多得多。所以,在大街上移动,应采取交替掩护移动,这就是经典的2x2掩护战术。首先将小分队分为两组,在分组中小队长应与机枪手分开。一组先向前移动,由另一组负责掩护。一组到达一处掩体后,立即进行警戒,掩护另一组移动。这时,先到达的一组的队员应专心警戒,绝对不能回头观察队友是否就位。另一组就位后,应轻拍前一组队员的肩膀,表示“我已就位,你可以移动”。以此反复。同样,在撤退时,也应该逐个撤退,绝对不能一哄而散,将整个小队的背后暴露给敌火。在街道中移动应尽量在阴影处进行如屋檐下,因为在类似中东的强光的照射下,敌人对阴影处的人将不再敏感,并且可以躲避敌方的侦察卫星。就像在黑鹰坠落中,美军的侦察卫星只能告诉车队哪条路最近,不能告诉车队哪条路最安全,因为敌人可能躲在屋檐下,卫星也无法捕捉到他们。

四、选择掩蔽物

在巷战中选择掩蔽物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以汽车为例,近些年生产的轿车外壳薄的吓人,基本是不要奢望它的防弹性能。那仅仅13毫米厚的钢板连爆炸溅射物都不见得能挡的住。像警察那样把车门当掩体在战争地区那是找死的行为!

最正确的做法是背靠汽车轮胎或是发动机舱坐在地上,汽车也就这两个部位还能提供一点防弹能力。但如果发现对方持有大威力武器时还是赶紧换地方吧!

作为掩体大树也是不合格的,现代的步枪弹可以轻松打穿30厘米厚的硬木。电视里那种站在树后面开枪的是送死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以树木为掩蔽物,趴在大树的阴影里,卧姿射击。

对于建筑物的墙体也不要抱太大信心。现在大部分楼房的设计只有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承重墙能提供一些防弹能力,可怜的红砖外墙对子弹就像纸一样。这种做法才是最明智的,躲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立柱后面。只要对方没有动用50机枪以上的武器就没事。

在巷战开门的方法也有很多说法,因为后面很可能藏着一只在瞄准门口。推荐的法还是用炸药,门后面的绝对震晕了这样最安全”!

我的讲述完毕,等待提问。

“列昂尼德同志,请你讲讲你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坑道战术,被西方国家称之为“教科书式经典战例”的上甘岭战役,好吗?事实上,我们这次的保卫战,也将主要按照你的图纸和战术进行的”。

奥列格政委微笑着说。

“好的,将军和政委同志。我将简要地讲解这个战术,请大家认真记录,也许我们能否守住罗亚埃方舟市,取得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就在这里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战争可能很残酷,因为制空权没在我们手上。所以,战争一开始,我们得不到我空军的任何支援,我们的重炮和坦克也只能隐藏起来。我们中的很多人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都会牺牲,包括我本人”。

我非常严肃地说。

“啊,参谋长同志,请你放心!我们的工资已经如数补发了,现在大家士气正高况且,虽然时间很紧,但是主要的战壕和工事,在工人和市民们的帮助下,已经初具规模了。现在,请你讲解战术吧”。

安德烈少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好的,重要的是,勇敢战斗,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怕牺牲,最后才能发起反击!我已经决定了,会和你们并肩战斗,直到保卫战胜利结束”。

我鼓舞士气地说。也不需要他们鼓掌,事实上,在那一刻,还没有人相信我。

“一、志愿军坑道防御体系的特点

形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各种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

少摆多屯,表面阵地上仅以少量兵力对付敌人冲击,大部兵力屯于坑道中,有利于保持有生力量,减少伤亡。

坑道主要是隐蔽集结兵力保存力量,工事主要是消灭敌人。

志愿军的坑道分为屯兵坑道和战斗坑道,战斗与屯兵坑道必须内外连贯,如坑道口过低,而交通壕应逐渐延伸向上以适应战术需要,同时坑道两侧距山顶10米处两侧挖较坚固的马蹄形的猫耳洞,并有坚守射击设施。在防御时猫耳洞内人员保证阻止敌人接近坑道口,保证其安全在反击时,出击人员应在猫耳洞待机,部队出击后便能很快占领山顶并消灭敌人。

坑道口应根据地形情况,一般连级的主阵地坑道开设四个口为宜,两个在反斜面,两个在侧前方排级的坑道以三个口为宜。如此便于机动,便于出击,敌不易全部摧毁。即使敌占领我表面阵地,我纵深炮火仍能有力支援,使我里应外合向敌反冲锋。坑道开口处应选坡陡绝壁处,坡度不易过大。即使敌占领我表面阵地,也不易发现坑道口。

位于一线连阵地固定火力点应避开正面,设在两侧与阵地之间担任固定射击。另设向后打的倒打枪眼,对二线连与营阵地前沿两侧保证阵地和友邻安全,并应在阵地侧后开坑道式的暗火力点,在悬崖绝壁处开枪眼,枪眼以死角小,上下多层为好。

一线连火器应明确固定射击任务。倒火力保证主阵地安全及两侧互相保证独立作战,歼灭包括迂回之敌60迫、82迫应集中使用于位于一线连与二线连之间,由营掌握,主要打冲锋集结之敌及冲锋队形火箭筒、无后座力炮位于一线连与二线连之间,主要摧毁敌伴随步兵和敌阵地工事及临时火力点。

二、志愿军依托坑道防御作战的战术特点

志愿军强调,拥有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地防御体系后,在防御战斗中必须是依托坚固工事,很好地组织步炮协同,坚决击退以至消灭进攻之敌,决不轻易放弃表面阵地。在战术思想上是强调坑道外作战,力争在坑道外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击退敌连续进攻即使付出一定代价也要力争达到这个目的,以防退守坑道陷于被动。表面阵地的野战工事被敌摧毁后应尽快抢修,丢失后也必须尽快夺回,否则退守坑道的部队势必难以持久。

炮击过后,敌人开始进攻,此时志愿军强调“小、近、狠、快”战术。“小”就是每次使用的兵力要少,一般以一两个人打敌班进攻,以小组打敌排进攻,以班打敌连进攻。“近”就是将敌放到20至30米处再打,既能使敌猛烈炮火失去作用,又能给进攻之敌沉重打击“狠”就是力争全歼突入我表面阵地之敌,使敌产生恐惧感“快”就是要求从坑道跃出快、战斗结束回撤快,反击距离不超过100米为宜。这样可以节约兵力,减少伤亡,较好地完成防御任务。当敌突入阵地时,乘其立足未稳,以相邻阵地的兵力或隐蔽在坑道内的预备队进行反冲击予以击退。

当敌人连续进攻时,应在我方炮火积极有力的支援下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坚守表面阵地。只要有可能最后击退敌之进攻,就绝不轻易退守坑道。如果敌进攻已持续很久,再打退敌一次进攻,即不再可能重新攻击时,要咬紧牙关继续坚守表面阵地,打退敌之进攻。如当我伤亡过大大,情况危急时,主阵地已发出增援信号或反击信号,务必要克服困难坚持阵地,配合我方反击,这样在坑道外作战才是主动的。

友邻阵地发现我方退守坑道后,应集中炮火向已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轰击,不让其修筑工事,用迫击炮、机枪火力封锁坑口及其附近,不让敌接近或进行破坏,使我退守坑道人员不陷于孤立,同时增加其坚守信心。

要成功守住坑道,关键就在于坑道口的争夺。志愿强调后方炮兵必须切实保护好坑道口,尽力阻止敌军接近与破坏。

退守坑道的部队在坑道口用麻袋修筑工事,阻击敌人。还在坑道口外挖一个深坑,再由坑道内向外挖一条通向深坑的交通沟,使敌人投来的炸药和手榴弹都顺着交通沟滚到坑里爆炸。当敌人集中炮火轰塌坑道口,致使坑道内缺氧有窒息的危险时,必须冒着炮火进行抢挖,直至将坑道口挖开。

坚守坑道的基本手段是积极的战斗活动,即不断地组织小型的一个班或一个战斗组各种形式的反击和以狙击手射杀敌人。通常采用三种手法:一是突然强袭,歼灭敌人于坑道之外,即当敌人向我进攻时,坑道内预先组织精干小组,待敌人接近坑道附近时,突然行动,将敌歼灭。二是潜出强袭,歼敌于行动之中。在敌搜索我而未发现我时,我发现了敌,即组织力量突然袭击。三是偷袭,歼敌于坑道之内。这种战法给敌人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慌乱,使敌人日夜不得安宁,而且能缴获弹药、食品和饮水,以利于坚持坑道斗争。

在战术运用上规定:当我坑道内步兵潜出坑道反击时,我配置在纵深的炮兵,要以榴弹炮火力袭击敌之无后坐力炮,以山炮摧毁我坑道口部之敌地堡和发射点,以60炮打散坑道周围监视之敌,保障步兵出坑道。反击成功后,应立即修复工事,准备应付敌反扑,并注意防敌火力报复。

当反击失利时,应以火力支援部队退守坑道,提防敌人抢先或尾随我步兵突入夺我坑道。

而胜利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中国军队的一个足以让范弗里特恼火的战术反斜面坑道战术。所谓反斜面坑道战术,简单说就是在敌人进攻山体面的背面挖掘的坑道。

其最大好处就是,能最大程度降低美军强大的炮火轰炸所带来的伤亡,让美军对付坑道的火炮及直瞄炮失去意义美军的炮火不能直接攻击,航空攻击也很难奏效。。而如果是正斜面坑道在面对美军的炮火覆盖后果会怎样是可想而知的,中国军队对美军的炮火威力可是有深刻的理解的。

不过,反斜面坑道战术也是有难以克服的缺点的,就是一旦棱线阵地被占领,就会对反斜面形成强力压制,变成居高临下的控制,甚至有坑道被孤立并各个击破的危险。还有,就是能封锁坑道部队的补给线。也因此,对于棱线的争夺是及其残酷的。白天在美军不计数量的炮火和进攻下棱线是很难保住的,而志愿军往往是夜间反击回来。

人们把上甘岭战役胜利的三大法宝总结为:坑道、火炮和小型手投弹药。

志愿军的坑道作战,把阵地战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丰富了军事学术的内容。

由于我们在两个小镇都分别配备了一个坦克连,一个重炮营,因此,对罗亚埃方舟市后面大山反斜面工事的炮火支援和覆盖,成为可能同时,因为三足鼎立,我们甚至可以同时集中两个小镇的重炮,短时间轰击城市里任何一个压力太大的方向,从而减轻那个方面的防守压力”。

我讲完了后,77旅98团团长尼古拉,在葛洛韦林小城驻扎,他问了一个问题。

“请问参谋长同志,我们在市里大山后面高山上的重炮什么时候能发挥作用?

“呵呵呵,我会等待将军和政委下达命令时,毫不留情地猛轰的!”

我淡淡地说。这是战场研判能力,哪能事先估计准确时间?

攻防节奏的把握和转换,也是战场研判能力的一种。

“下面,我安排重点事项,请各部队在中午12点前务必完成!违令者,军法从事!”

我突然铁面无情地下达军令。

“是!”

参加会议的旅长、团长异口同声坚决表态。

“命令一共两条!”我清晰俄语宣布,“第一条!请驻防城市大山坑道工事的77旅97团欠一个营、99团,以及归你们管辖的兵工厂工人4个旅,立即协助98团防区配备的两个重炮营,标好针对各坑道口的射击诸元!”

看到尼古拉和两个团长以及炮兵营长都起立高声回答:

“是!”

我很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发布命令:

“第二条!请141团、142团、143团各派出一个营,分东、西、南三个方向进驻并坚守城市外围野战工事,坚持一小时后,即刻撤退到市里,参加巷战!上述三个团具体组织巷战,要求如下:

我军在巷战中以营为单位包打一条街,各团内两个营轮番攻击以保持进攻锐势。战斗的组织上有明确的任务区分,每个战斗单位按自己的任务机断专行地进行战斗。在战斗队形方面多用小组为单位行动,避免超过一个班以上的集体冲锋。

在巷战中以连为单位组织突击队,将步兵重火器统一编成一个组,由副连长或一个排长指挥,一两个班为爆破组组内再分小组,每小组2、3人、一个排的兵力为突击组,其余4、5个班为支援组。这就是所谓的“四组一队”战术。

突击队的各组按各自基本任务相互协同,相互掩护。爆破组负责破坏障碍,打通房院墙壁,摧毁堡垒,使突击组得以迅速向前发展。突击组向前攻击,火力组即紧随突击组不待命令自行选择阵地,及时进行火力支援。每挺重机枪、每门迫击炮,火箭筒都交替推进,不使支援火力中断。

巷战因为正面狭窄,不能展开过多的兵力,所以必须要有大的纵深梯队以逐渐加强突击力量。战场指挥员必须加强观察、搜索与通信联络,不断地向上级报告进展及与友邻取得联系,不断地注意整理部队,将无战斗任务者集结起来,充实第二梯队。

第二梯队必须注意地形,避免受敌人炮火之伤害,并和前梯队保持联络,以便不失时机的参投入战斗。

前后梯队的距离,按地形隐蔽程度来决定。地形隐蔽时越接近越好,开阔地前进时营跟连不超过三百米,连最远不超过一百五十米,排最远不超过百米,班最远不超过五十米。

由于敌空军必然配合行动,应指定第二、三梯队的轻重机枪积极地对空射击,迫使敌机不敢放肆低飞,降低其轰炸扫射的准确性。不能消极地隐蔽躲藏,否则增大伤亡,挫我军士气。

巷战中能最大发挥火器的作用是轻重机枪、火箭筒、50毫米迫击炮、82毫米迫击炮和120毫米迫击炮及冲锋枪。这些火器应尽量靠近前线,统一指挥,规定各种机枪、炮的具体射击目标。为了可靠地压制或封锁敌人火器,必须以2、3挺轻机枪,才能压制敌一挺轻机枪的射击。

步兵分队巷战使用最广泛的武器是炸药,既能开辟道路,又能拔除据点,还能歼灭敌人。其次是手榴弹、冲锋枪,手榴弹是打敌反冲锋及逐屋争夺的最好武器,因此突击队要尽可能多带炸药和手榴弹。

最后,它是巷战中最残忍却是最有效的武器,被它击中只有死路一条。

喷火器,亦称火焰喷射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主要用于攻击火力点,消灭防御工事内的有生力量,杀伤和阻击冲击的集群步兵。

喷火器喷出的油料形成猛烈燃烧的火柱,能四处飞溅,顺着堑壕、坑道拐弯粘附燃烧,杀伤隐蔽处的目标,并有精神震撼作用。具有粘性的燃料粘到人体上燃烧,就很难扑灭,火焰顷刻把人体周围的氧气燃尽,人马上就窒息,随后烧成灰烬。就算扑灭了火焰,大面积烧伤皮肤的伤员也很难救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痛苦中死去。

在攻击坑道、洞穴等坚固工事时,喷火器具有其他直射武器所没有的独特作用。

不过,要是喷火兵的燃料瓶被击中,他也不得好死,所以一个喷火兵通常有23人保护着,以一个小组形式行动。

我要讲的就这些,还有问题吗”?

我很详细地讲解了战术、人员编组和武器准备三个方面,例行询问一下。就准备返回菲特兹堡小镇,指挥防守。

“噢!请问参谋长,您为什么要安排我们17旅的三个团参加最危险的巷战呢?”

143团上校团长维克多,毫不客气地摸了摸有些谢顶的大脑袋,一脸抱怨地质问。

“是这样的,我和政委以及参谋长研究了,认为你们三个团,老兵多一些,实战经验丰富,所以,请你们担任最重要的防御任务。不过,如果抵抗一定时间后,实在顶不住了,也可以撤回大山的坑道工事”。

少将非常严肃地解释。

“那么,我们尊敬的列昂尼德同志干什么呢?不会是学习你们中国的孔明先生,躲在后方安排庆功宴吧”?

维克多口不择言地讥讽。

“维克多同志,我要提醒你!参谋长是我和安德烈同志一致任命的!本来,作为统筹全局的人,他是可以留在我们身边,在高山上指挥战斗的,但他却主动要求防守菲特兹堡小镇,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奥列格政委很生气,胡子一翘一翘的飘。

“噢!不敢有意见,我只是不服气,他讲了这么多,有没有用处?脱离主战场,偏安一隅,算什么本事?不会是只会吹牛吧?”

维克多仍然不服气,但在语气的背后,露出了一丝胆怯。

“哈哈哈,将军、政委,那么我留下来,而且指挥一个方向的野战工事防御作战吧!维克多同志,希望你鼓起勇气,和我比赛一下,看看谁指挥或亲自消灭的敌人多,你敢打赌吗?”

我眼神制止了少将想用我领导特种作战,一举抹平了敌人的1号机场的事例,转而平静地说,内心却有些不安,担心大战前夕,有军事主官未战先怯,那就不美妙了。

“噢上帝,我照办就是。”

维克多根本不看141团上校团长鲍里斯激励的眼神,垂头丧气地说。

“他妈的维克多,你狗日的没有蛋蛋吗?你先挑衅人家参谋长,现在居然屁都不放一个,我严重鄙视你!丢了我们17旅的老脸了哇!”

鲍里斯怒发冲冠了。维克多嘴巴嗫喏着,不出声。

“哈哈哈,很好!是条汉子!这样吧,鲍里斯上校,你跟我比,如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