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父子夜谈(1 / 2)谍海诡踪首页

“甫儿,我们上书房议事。”纪弗之颔首,起身推开紫檀木座椅,先一步上楼去了书房。

“甫儿......”姚玉初面露忧色。

“娘,您早点歇息,我们父子聊聊时局。”纪耀甫给了姚玉初一个安定的眼神。

姚玉初体贴入微道,“夜寒露重,我去给你们生个炉子,书房里冷。”

纪姚甫点点头,这个时代的南方二月,如果没有暖气,那是要冷到骨头缝,他身姿矫健地站在客厅,看着母亲麻利地上楼,几分钟后唤他,告知书房已经暖和了。

纪耀甫快步上楼,挺正的脊梁像上了钢条,步伐如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快、稳而有力,姚玉初见儿子英姿飒爽的背影,心头像吃了蜜。

纪耀甫在西侧一间木匾上题字为“芸庐”的房门外驻足,这便是他父亲纪弗之的书房。他沉深的目光短暂停留在“芸庐”二字,字体雅正,尽显文趣,折射出父亲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的心性,不过这炮火之下,这方幽舍还能多久存续?

纪耀甫推门而入,见父亲端坐在一张乌檀木大书桌前挥毫练笔,桌面上已经有几幅写好的字帖。

“沧海六鳌瞻气象,青天一鹤见精神。”

“抛弃燕雀小志,作鸿鹄高翔。”

“国祯永祥”“勿忘国耻”“精忠报国”,纪耀甫看着父亲写的这些豪迈雄浑的词句,对父亲心生敬重,方知父亲不只是历史学者,更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上层知识分子。

“甫儿,你来写一幅,为父看看你书写的长劲。”纪弗之把一支细峰羊毫递给纪耀甫。

纪耀甫铺开宣纸,在一块四角刻了四条龙的端砚上蘸了墨,略一沉吟,挥笔写下:“驱逐倭冦,恢复中华”。

这八字行书,率真坦荡,俊逸洒脱,纪弗之看罢,大为惊诧,“甫儿,为父竟不知你书法如此精进!这笔峰不事矫伪,率性满洒!尤其‘驱逐倭寇,恢复中华”八字,可见我儿报负,这是向侵占我华夏之地倭国的铿锵战音!”

纪耀甫前世酷爱书法,自幼跟着外祖父习字,临摩历代名家碑帖,在书法上已有一定功力。这才能在堪称名家的纪弗之面前小试锋芒。

他谦虚地笑了笑,“有爹的悉心教诲,甫儿自得一些真传,但仍须努力。”

纪弗之欣然颌首,他招呼儿子用匣子收好要送给友人的几幅字贴,然后呷了一口茶,进入正题,“甫儿,这时局你怎么看?”

纪耀甫视线正落在案头上的一只青铜镏金台灯上,灯柱下底座为六边形,每一面都刻字,字体极小,含《古文观止》五十篇。其中一篇苏轼的《赤壁赋》最得他意,抒发英雄抱负,惜周瑜风流才俊之意引起他深深的共鸣。

他见父亲问起,修长笔直的身躯迈向一扇木窗前,犀利鹰隼的的目光向外审视了一圈,确定无人偷听,他把帘幔拉严,压低声音道,“南京中央政府执政这十年间,经济上复苏,关税自主,兴建公路铁路,轻工业鼎盛,工业资本每年增速10%以上,远超工业革命第一国的英国,这种繁荣为今后民族战争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然而政治上还不稳定,对内,中央政府完全掌握的省份只有沿长江中下游江苏、浙江、徽省、福建、江西、湖南六省,而在西南、西北等省还是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刘湘、龙云等军阀的势力范围。”

纪耀甫深知后世历史,知道各国在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上都很漫长曲折,最早的共和国革命是从欧洲开始,第一次世界共和革命的高潮就是英、法等国实现君主立宪、法国共和、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共和革命的高潮就是中国辛亥革命开启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然后是俄国十月革命、意大利茶花革命等。虽然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但这个政权无疑是命运多舛。

纪耀甫叹息一声,顿了顿,继续说道,“南京方面在对红党第五次“围剿”中,虽逐渐控制了一些西南省份,但在西北,红党仍保存了一支三万人的顽强军队,他们冲破阎锡山部防线,进入陕甘势不可挡。而对于外患,十几万关东军盘踞东北,随时可沿平汉线、津浦线南下发动攻击,而在华北,华北驻屯军又紧锣密鼓策动华北事变,收买汉奸,企图搞五省自治,将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然后一步步蚕食我国,灭亡整个中国!”

纪弗之一听,感觉形势之压迫,他来回踱步,急虑道,“为父研究历史,知这两党的起源、第一次合作和分裂,他们有太多相似之处,都缘自苏俄布尔什维克的那套建制和组织方法,都以夺取政权为目的,但分崩也在于政治理念的不同,南京国党却做了一些乡村治理的实践,派出晏阳初、卢作孚等有识之士主持乡村建设实验,并在邹平、北碚等县取得重大成效,他们建乡农学校,推行社会改良,禁烟、禁赌、组织经济合作社,创办农场推广农业技术,培养农村人才,改变乡村风气,以公民教育治私,以生计教育治穷,以文艺教育治愚,以卫生教育治弱,改变中国农民私、愚、穷、弱四大病疾。就像医生治病,各有各法。不过,面对外敌,兄弟之间斗争只能内耗,让倭国趁虚而入!”

“爹,现在两党应该很快看清形势,停止兵锋,迎来第二次合作。”纪耀甫知道后来张少帅发动的西安事变,两党走向合作,红党也迎来了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