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席君买同意这门婚事,周瑾就将自己的打算和他说了一遍。
周瑾是准备等几天托程咬金将席君买送入军中,以程咬金的身份,即便不特殊照顾,别人知道席君买是程咬金送去的,也会照拂一二。
但是席君买听完后却不愿意,只求周瑾帮他弄一个参军名额,其他的想要凭借自己的本事。
事实上,席君买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大唐的主要敌人都在北方,即便有战事,基本调动北方的府兵就够了,即便有战事,南方的兵马也很难有机会参与。
毕竟南方兵马太远,调动起来不方便,另外南方人也不适应北方的天气。
要不是这个原因,席君买都不打算投奔亲戚,到松州参军。
他相信凭他的本事,能够出头。
和周家结亲,本就属于高攀,如果再得到周瑾的照顾,以后即便他立了功,别人也会以为他靠的是周瑾,这让他如何能够接受。
周瑾有些头疼,他对历史了解的不是特别清楚,也知道贞观年间在灭掉东突厥后,在贞观十年前,较大一点的战争也就是贞观九年对吐谷浑的战争了。
在这之间虽然有些小规模战争,靠边军就能解决,根本不会调动兵马。
要是席君买不靠关系,等他立功升迁得等到什么时候?
总不能让大丫一直跟着他吃苦吧?
虽然说不打仗,不代表着不能升迁,但是对于武将来说,战场才是他们升迁最好的地方。
历史上席君买到了贞观十五年不也才混到一个都尉么?
并不是席君买没有能力,只不过缺乏机遇罢了。
历史上每当战乱的时候,总会涌现出很多名将,一到和平年间,基本很少有出名的名将了。
并不是英雄造就时势,而是战乱的时候有了舞台给武将发挥。
就算等到贞观九年,到时候席君买所在的军队并没有调去打仗,也是白搭。
周瑾不愿意妹妹受苦,但是也没办法劝说,要是席君买真的没有一点原则,是那种攀龙附凤的人,他未必会愿意将妹妹嫁给他。
既然席君买不愿意他帮忙,就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周瑾思考良久,想到了武举,大唐目前的科举只有文举,并没有武举,到了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为了巩固权利,才推行了武举。
如果能说服李世民举办武举,以席君买的本事,不说头名,前几名应该问题不大。
到时候进了李世民的视线,想要得到重用应该不难。
虽然有了主意,但是如何实行,好要仔细斟酌,周瑾也没有和席君买说。
第二天一早,周瑾就带着席君买一起,前往杜家吊唁。
杜家本就是关中大族,加上杜如晦为官清廉,提拔的人才也很多,来杜家的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身份高一些的,杜楚客带着杜荷亲自在门口迎接。
周瑾虽然是子爵,但是在长安并不算什么,自然没人来迎接他,随着人群进去上了一炷香。
就在周瑾想要离开的时候,下人匆匆跑进灵堂,禀报道:“大公子,太子殿下来了。”
杜构连忙起身,前去迎接,来吊唁的宾客自然不能走了,都跟着前去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