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态环境研究所(1 / 2)学霸之科技孵化系统首页

因为方逐溪不方便出国,接下来这个月,两人就在国内慢悠悠玩耍了好几个地方,渡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假期。

两人也终于正式确定了关系,做了不可描述没羞没脸之事,回到鹏城干脆住在了一起。

宋心怡再次回到奇点科技,发现其实公司没有自己具体指挥也能运行良好,现在奇点科技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超大型企业,只要方逐溪和自己把握好大方向,公司就可以良好运行。

说起来,公司还真是没有说缺了谁就不能运行了,宋心怡更是决定尽量放手,多花点时间陪方逐溪,不然他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去参加科研活动。

这家伙每次参加的科研活动都是保密等级非常高的,连通个电话都费劲,更别说见面了。

方逐溪呢,倒是悠闲在家,他正考虑到底是自己用公司的力量组建人造生物圈的研究还是自己运用直达天听的权限,提出由国家出面建人造生物圈的实验室呢?

按照现在种花家向太空输送物资的速度,工作抓紧一点,大概一到两年时间凌霄殿的基础地域就可以搭建出来,也是时候考虑人造生物圈技术的时候了。

攻克了这个技术,人类就可以长期在太空站居住生活,也可以尝试到月球等地球外的星体殖民,真正迈入太空时代。

大航海时代种花家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史的屈辱和血泪,这次太空时代,种花文明定要站在世界之巅,引领人类文明。

“心怡姐,你说是我们自己直接研究人造生物圈技术还是让国家力量研究比较好呢?”

“人造生物圈?”

“嗯,就是研究任何让人类能在一个封闭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探索在未来太空殖民,实现远距离或长时间的载人深空探测、地外星球定居……”

“哦,明白了,我看过一部电影中,主角在宇宙飞船上种土豆用作生产氧气,是不是就是人造生态圈技术?”

“对,那是其中一部分,能够循环生产人类必须的氧气是生物圈必须要有的功能,我打算是先在地球上模拟一个封闭环境进行试验,通过各种数据反馈后再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真正能在太空和地外星球实施的人造生物圈。”

宋心怡揉了揉额头,“听起来也挺有趣的,但这些技术的问题对我来说太难了,反正你做什么我都全力支持。”

“嗯。”方逐溪点点头,知道让宋心怡考虑技术问题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宋心怡却仿佛想到了什么,“逐溪你是想下一步研究人造生物圈技术吗?”

“是有这个打算。”

“那我觉得还是我们公司自己搞比较好。”宋心怡嫣然一笑,“那样逐溪你就不用到保密实验室里,我们可以天天见面了。”

“哈哈,这不同的。”方逐溪笑了,宋心怡考虑的角度比较特别,“这项目和其他不同,就算是国家启动这项目由我来主持,我只需要设计好实验条件和规则,具体操作和实验人员倒不需要自己亲自来,而且这样的实验做好数据保密就可以,不必像其他实验那样需要自己亲自参与。”

“那就申请国家立项好了,不需要自己组织人员和物资,省心省事。”

以现在奇点科技的财力,方逐溪自己上马人工生物圈的项目也完全可以,但就要自己组织人力,还要去费心管理,宋心怡对这方面会感觉到麻烦,毕竟现在奇点科技赚钱的项目已经非常多,她都有顾不过来的感觉,实在是没办法分心再搞一个大项目。

方逐溪理解地点点头,“好吧,这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研究,由我私人来组织研究的确也有些不妥。”

和宋心怡聊了一会,方逐溪又拨通了上面给他的特殊电话,这是直接联系最高层秘书的,全国能够有权限拨打这个电话的人很少,而且有这权限的人也会十分审慎地使用。

简单寒暄两句,方逐溪直接将想法说了,对方把内容记下来,承诺一天之内就会有答复。

事实上只过了一个小时,方逐溪就得到了答复,国家成立人工生物圈实验组,由方逐溪作为领军科学家牵头研究,地点设在西南的国家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所有一批专家可以让方逐溪调配,还需要什么资源可以详细报告。

看得出来国家上层对方逐溪的意见是非常重视的,也难怪,一直以来方逐溪作出的建言和科研贡献实在是太惊人了,像3nm光刻机、强级人工智能、脑控技术、固态电池技术、超级电磁轨道炮……等这些任何一件成就都比得上许多人的终身成就了,而对方逐溪来说却只是这两年的科研成果。

对这样一位科学家提出的科研建议,任何脑袋正常的决策者都会无比重视的。

国家的力量就是强大,如果由方逐溪自己来组建队伍,就算资金充沛,那也得至少用几个月招合适的人,又要选地方建设生物圈试验室,而国家可以直接下达行政决定,以一家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研究所为主体,直接就可以展开科研活动了,有不足的资源和人手随时增加就可以了。

方逐溪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开赴西南环境研究所。

虽然国家已经决定组建科研组,但系统并没启动群体模式,根据经验,还需要他整合科研队伍,科研人员到位了才会启动。

宋心怡回到家,看到在收拾好行李的方逐溪,幽幽地问道:“又要去科研吗?”

“这次很快的,就整合一下人手,布置一些任务就可以,大概一周左右就能回来了。”

“嗯,那太好了。”宋心怡喜出望外,她还真担心方逐溪一走就一年半载呢。

说起来科学家的另一半也不容易做,特别是国家顶级科学家,两地分居是常态,甚至连见面都难,而且还持续时间很长。

方逐溪有系统帮助,每次科研只要几个月时间基本都可以成功,换成其他人,连续几年沉浸在实验室中才是常态呢。

当晚,两人很晚才入睡,方逐溪原本定了第二天上午的飞机,也只好换乘下午的飞机飞去西南。

谭建,西南国家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今年56岁,在这个岗位来说还算是中规中矩,不算老,也不年轻了。

他正看着一道燕京直接发布的命令怔怔出神。

成立人工生物圈研究组?科学院院士方逐溪直接过来担任组长,西南国家生态环境研究所无条件全力配合?

谭建心中很是疑惑,科学院院士方逐溪?这是谁啊?怎么没有听说过?自己居然对这位院士一点都没有印象,这可是奇怪了,国内研究环境科学的自己就算不认识也不会没听说过啊,更何况还是个科学院院士,那更没理由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