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你想要什么赏赐?(1 / 2)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首页

“这是何人?”

“竟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乐曲!”

尹人居内。

无论使团成员,还是鸿胪寺官吏,皆是面露惊诧之色,望向二楼。

美妙灵动的琴声从那里鸟鸟婷婷的飘荡而出。

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

乐曲还在继续。

一时间,众人也没心思再想奏乐者是何人。

一个个沉醉在这美妙的乐曲中,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宁静的画面。

画面中。

夕阳西下,迎来圆月的傍晚。

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

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

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听着听着。

莫名的感动浮上心头。

在场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升起一股岁月静好的感受。

随着时间推移。

第一段乐曲渐渐走向尾声。

众人仍旧沉浸在乐曲营造的深远意境中,难以自拔。

台上,明月花魁听着乐曲,望向二楼,一双美眸里满是崇敬与钦佩之色。

这首乐曲,从曲调,到立意,再到演奏,都要远胜于她。

放眼周、乾两国。

怕是只有名满天下的观月楼掌柜唐忆雪,能与之相提并论。

使团一侧。

魏兴来的表情则是逐渐变得僵硬。

嘴角的笑意消失不见。

眸子变得有点儿恍忽。

来这里之前,他明明调查过。

整个乾国,除了已经离开的观月楼掌柜唐忆雪,再无人能在音律一道,胜过明月花魁。

二楼雅间的这个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短短一曲,竟能力压明月花魁!

就在他疑惑不解的时候。

对面的鸿胪寺少卿周正,表情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先是茫然,再是惊诧,最后是欣喜,激动......

他看着魏兴来,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大声道:

“本官身在此地,听闻此曲,却好似亲临江畔,感受熏风拂涟漪......妙!实在是妙啊!”

话音落下。

不少人睁开眸子,望向他,眼里是被打扰的不满。

“好好听曲!说个屁话!”

周正见状,瞬间意识到了错误,忙不迭的闭嘴。

只是,眸子里的欣喜之色,却是溢了出来。

曲子仍在继续。

画面中,春江之上,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显得更加宁静。

“要结束了?”

众人感受到曲调的变化,表情恍忽,都有些意犹未尽。

这个时候。

伴随着琴声结束。

悠扬的箫声忽然响起。

动听的曲调,宛若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宛若叮冬的泉水在山间流淌。

闭上眼睛。

面前是万家灯火,是璀璨星辰。

箫声清幽,却给人一种充满生机和欢跃的感触。

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澹而又生趣盎然。

恍忽间。

众人彷若置身盛世之中,万千气象,感怀良多。

“两件乐器,两种曲调,虽是描绘出不同的景象,但一前一后,交相呼应。

勾画出一副莺歌燕舞,海晏河清的盛世图景,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美感,实在是教人......敬佩!”

此时此刻。

听着这美妙的乐曲,就连周国使臣魏兴来,都不由在心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其余使团成员,更是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一曲终了。

众人仍旧神色陶醉,意犹未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听闻此曲,从今往后,所有乐曲,皆是索然无味。”

“不知这曲子是何人所作,实在是动人心魄!”

“曲子再动人心魄,也要大家演绎,才有韵味,这琴声、箫声,皆是冠绝天下,却不知这二楼的雅间里,坐的是谁。”

听见使团成员的感慨。

鸿胪寺的官吏们,皆是想到了什么,望向二楼的眼神里,多了一些古怪。

他们没记错的话。

二楼只有四个人。

方相、陛下、陛下的贴身侍女林宛儿......

以及,那个倾国倾城,惊艳了众人的方相贴身小丫鬟。

方相和陛下,皆是世理万机,没时间摆弄乐器,即便通晓音律,也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

陛下的贴身侍女,应当也是琴棋书画,样样俱全。

但以前从没听说,有这般冠绝天下的琴艺。

排除这三位。

剩下的只有一个,就是方相的贴身小丫鬟!

换句话说,这般绝妙乐曲极有可能出自她手!

“方相身边的一个小丫鬟,容貌倾国倾城也就罢了,竟还有这般冠绝天下的才华,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不愧是方相啊,身边人才济济,随便拽出一个,都能惊艳世人!”

“不管什么场合,关键时候方相总能力挽狂澜!叫人敬佩!”

鸿胪寺的官吏面露喜色,议论纷纷。

周国使团的成员,则是沉默不语,久久无言。

不知过了多久。

鸿胪寺这边,一名年轻的官吏,找尹人居的小厮借来了笔墨纸砚,开始书写。

一边写,还一边念。

“天仪二年,阳月十九,鸿胪寺于尹人居宴请周使......”

短短半盏茶的时间。

就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一记录下来。

从周国使臣提出以乐会友,再到明月花魁登场。

再到周国使臣大谈礼乐与社稷。

最后……

众人忽闻一曲,彷若置身盛世。

便连使团成员都不由发出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添油加醋的描绘出了一个被打脸的使臣形象。

魏兴来看着那年轻官吏,脸色阴沉到了极致,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

他记录的每一件事,都是刚才真实发生的。

最重要的是。

在此之前,是他们先派人记录。

有这个前提条件。

他就算想阻止那年轻官吏,都找不出合适的理由。

此时此刻。

最尴尬的还不是魏东兴。

而是那个随行的翰林院典簿。

他拿着笔,看着对面的官吏,面露难色,一时间不知该不该记录。

好一会,终于忍不住,凑到魏兴来的身旁,小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