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校尉是没接到萧司空的吩咐,让把出城的大王们给抓起来,可也都听到风声江夏王和淮阳王都被召进宫里去了。
如今淮阳王没死,说明什么
那就是跟王皇后投诚了呗?
那不抓更待何时?
送上门来的好机会,天上掉下来的皮厚肉厚馅多的流油的大馅饼啊,他要是不捡起来是不是脑子进屎了?
这也是个脑瓜儿灵活的,一个眼色,下面的人就都知道怎么回事,呼啦一下子就给围起来了。
淮阳王身边是跟着十来个御林卫,可架不住刀直接架到淮阳王脖子上,他们就是想反抗也得敢,以前他们的顶头上峰啊。
再者,这城门校尉聪明,不光抓人,一边抓人还一边说王皇后弑君夺位,一下子就把御林卫都给说傻眼了。不只动起了大刀长矛,还搞舆论煽动,先兵后礼。
王皇后之所以等到如今才动手,无非可用的人手有限。
大家都舒坦日子过着,高官厚禄享着,谁能跟你弑君造反也就怪了。
就那造反的主力郑直,还是官运不济,家声不济,加之前阵子寡母病了,王皇后又是赠药又是送银子,才将人给笼络住了。他又是王家的女婿,近来皇帝看王家不顺眼,接连撸了王家十来个官儿了,郑直前途渺茫,所以让她恩威并施的拉他上了贼船,一道造反。
还是挑了个郑直换岗守太极殿之时,算得天时地利人和,才杀成了玉衡帝,差一点儿都前功尽弃。
这等机密事宜,自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且郑直不过是个中军统领,官职不低,但在禁卫里面也只是中层,能够控制掌握的人手有限。
王皇后虽然有胆子弑君,毕竟违反天理人伦的,越少人知道越少,除了少数几个站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这些个御林军,包括其他统领也顶多是通传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皇帝传位于太子。
东堂里刀光剑影都控制在郑直那一拨人里,其他人都是上面怎么说他们下面怎么做而已。如今听说王皇后杀的玉衡帝都傻眼了,明明是守卫皇帝的御林卫,分分钟就变成叛党了。
他们不是傻的,听这话就不像是假的,毕竟玉衡帝不待见太子已经是摆台在上的事,和王皇后也势同水火,皇帝病危,又怎会办到王皇后在太极殿里指手划脚?
这事儿就是不说不知道,一说真奇妙,所有事儿都串起来了。
众御林卫也不抵抗,直接举手投降,这事儿和他们真没关系,不能好处没他们的份,锅一起抗啊,不公平。
王皇后做梦也想不到好容易把淮阳王给诓宫里收服了,又亲手原封不动给萧司空送回来了。
生怕亏了萧司空似的,还附赠了十来个的御林卫。
城门校尉乐颠颠地绑着人去到了谢显府上,萧司空在调遣布署兵将,想找着他不容易,可是新安王在谢府啊,新安王在哪里,哪里自然就是指挥部。
虽然错过了萧司空,但直接将人绑到新安王那里,说不定就蹭个从龙之功。
要说淮阳王也是个识食务,让人捆起来连半句废话都没有,乖乖地就和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