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石墨(1 / 2)古代胭脂铺经营日常首页

思辩会结束,兴致勃勃的学生们大声议论着刚才在弘毅书阁发生的事。

“哈哈哈,你看到刚才陈铭淮的脸色了吗?真是姹紫嫣红哈哈哈哈。”

“对啊,可算给我出了口恶气,回去就把我珍藏的三只眉笔拿出来,再写个几篇诗文,往文海杂报投稿。”

“谭家胭脂铺还出了新的硬笔,刚才楚青栀说非常适合用来写字,赶紧去买来试试。”

“说的是,三文钱一支硬笔,这不白给嘛。咱们赶紧去,万一卖完了可就糟糕。”

“日后我娶了妻,也陪她一块去谭家胭脂铺买东西,她买胭脂,我买硬笔,嘿嘿嘿。”

“你这小子,刚定亲就想着成亲了。成,到时候请我喝喜酒。”

大部分书生都喜气洋洋,连忙赶着去谭家胭脂铺买硬笔。

谭以昨天晚上就已经准备好了三万支硬笔,在铺子里上架了,并且给员工做好了培训,每人限购五支。

这三万只笔是用后续五幅美人图的代价换来的,也就是说截止到目前,系统已成为谭以的最大债主……

谭以看似十分淡定,一切竟在掌握中的样子,实则也非常慌张,毕竟这也算一次豪赌。赢了,名利双收;输了,一败涂地。

好在,最后结果是如她心意的。不说这么一大批潜在的客户,就是单单那些笔已经赚了不少。

“我买支硬笔。”铺子里已经挤满了书生。

谭以事先有准备,在大门口简单支了个摊子,竖了一把大伞遮阳就开始卖笔。

总共三万支笔,谭以准备每三个月放出五千支,这样细水长流,能最大程度地延续胭脂铺在读书人心中的热度。

硬笔只卖三文钱,谭以几乎不怎么挣钱,就当是必要的宣传支出了。

张小汀也是厚一书院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哥哥们天天在田间地头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费尽心力供给他上学读书。好在他也争气,考中了秀才,入了书院读书。

张小汀读书用功,把毛笔写秃了都不舍得换新的,听闻谭家胭脂铺有三文一支的硬笔卖,赶紧跑来。

差点把头巾挤掉,张小汀擦擦额头的汗,花了六文钱买了两支硬笔。

看着毫无花哨之处,就是简简单单用木头包住了碳心。

回到书院舍房,张小汀用小刀慢慢削笔,呈圆锥状,拿出一张硬麻纸,试着在上面写字。

导购说了,这硬笔最适合在硬而有韧劲的纸上写,以往柔软不浗墨的熟成宣纸反而不适合。

正好张小汀最多的就是便宜的硬麻纸,试着写了首诗。

一开始掌握不好力度,用力太少,笔画飘忽;用力过重,笔尖折了。张小汀回想了下导购展示的用笔姿势,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笔,中指指节抵住,手指使劲,就顺利写出了硬笔字。

张小汀略写了几个字,越写越开心。这用硬笔写成的字,字迹清晰,墨痕流畅,还免去研磨洗笔的步骤,最重要的是,不会平白污损了纸张!

张小汀不禁想着,每年科考都有学子因为不慎滴了墨汁在考卷上而被不幸罢黜,若是用硬笔写,就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故。

不过这些都是张小汀的畅想罢了,硬笔还是私下里写写吧。毕竟听说这一支笔能用上好几天,可以先用这笔打好草稿,正式誊抄用毛笔,能省下好多买笔买墨的钱!

张小汀乐不思蜀,文思泉涌,立刻写了篇赋来赞美便宜好用的硬笔。

这样的场景在京城各处发生,一天过去,备好的五千支硬笔卖了三千多支。虽然有第一次售卖,大家感到新奇凑热闹的原因在,但这汹涌的人流量是实打实的。

因为这三文钱一支的硬笔卖出了名气,后来进京赶考的学生们都有所耳闻,传来传去,谭家胭脂铺就有了个别名,三文笔斋。

硬笔也被称为三文笔,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一开始用不起毛笔,都是用的三文笔启蒙。也有原先根本没打算读书的人,考不起科考,就用三文笔学写字,之后做了掌柜账房的也大有人在。

谭以和系统算是为大昭百姓识字率的提高做出了一点点贡献。

读书人开心了,谭以也开心了,之前得了陈府消息的沈家胭脂铺可难受了。

沈曙是沈家胭脂铺的东家,自从陈府送来消息并且提供原料,作坊就开始生产眉笔。

眼馋谭家红红火火的眉笔生意,还没等做出来几支,谭家居然亏本卖三文钱一支硬笔!

沈曙气得都要在暗地里咬手帕了,他知道做那么一支硬笔的成本要多少。谭家这生意做的,自己赔钱也要抢占市场,简直过分。

谭家的眉笔生意虽然低迷了一阵子,但因为三文笔的热销,也大幅度地带动了昂贵的眉笔销量。

总有土豪,不想用便宜且更适合用来写字的硬笔,为了显示自己的豪富,买二钱银子一支的正经眉笔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