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城随着大批内陆来的豪强商旅的到来变得热闹非常,原本敦煌作为东西方贸易的咽喉应该非常繁华,只不过过去帝国始终没有太过重视这处边陲之地,再加上孝桓皇帝年间羌人作乱,才导致敦煌城内虽然住着不少财力雄厚的商人,可是却并没有像内陆的大城那般繁华,虽然建宁元年以后,羌乱平定,刘宏又比较重视河西四郡,不过当时整个帝国的重心都在内部的人口问题上,所以敦煌尽管这七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就是这两年里发展得比较快而已,不过现在随着西域直道计划的展开,整个河西四郡和凉州都将得到朝廷的政策支持,敦煌成为真正繁华的大城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时帝国一直都在进行的大运河的开挖也已经工程过了大半,接着开挖北方段和南方段,原本中原严重的流民问题已经被彻底解决,至少按照目前土地兼并的速度,就算再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三十年内刘宏不必为此而烦恼,而这三十年时间足够他完成对帝国农业的改造,将原本的纯农耕改为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
在送走车师使团以后,刘宏将自己的行辕从军营搬到了郡守府,他要在三个月里为河西四郡和凉州以及整个山西地区打下发展的基础,还都长安是他日后必行之事,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仔细考虑了一下历代王朝,除了明清以外,基本上京师所在,便是整个帝国经济最繁华的地区,居住了大量的人口,而宋朝以前,王朝定都多为长安雒阳,虽然秦汉,隋唐都使得关中地区富甲天下,可是过度的开发再加上安史之乱以后胡人对关中以及河东的破坏使得这些地区再也没有恢复元气。成了贫困之地,现在因为他的出现,整个历史走向已经发生了改变,可是他还是要为整个帝国的长远发展而考虑,虽然历史因他而改变,但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气候。
刘宏之所以不想太快还都雒阳,除了政治因素以外,其实他最大的考虑是黄河问题,还都长安,必然会使光武中兴以后帝国东移的经济重心重新回到关中,而伴随一起地必然是人口的大量增加,即使他已经在帝国推行农牧轮作的大庄园经济模式,可是还是会导致黄河沿岸的水土流失,帝国在光武中兴前后就曾数度出现过大问题。后来因为羌人的叛乱,导致整个关中地区人口锐减,才让黄河重新水清。他登基以后,虽然在平定羌人的叛乱以后,迁入了不少流民和原本关中逃逸地士绅,但关中的人口一直都只是维持在正常的水准,而对羌人实行同化和平等的民族政策,也是因为羌人放牧而不耕种土地,有益于关中地区的水土保持。郡守府内,从金城郡赶来的司马防,杨彪。荀等一干龙渊阁的幕僚此时都是看着桌子上巨大的地理沙盘,思索着天子提出的整个计划,和军用地沙盘不同,他们眼前的沙盘是这七年来行走在帝国各地的太学生,各地方郡县地士人以及各折冲府的参谋们搜集的各种山川地形的资料汇总以后制作的沙盘,刘宏从雒阳出发时,让人带了制作沙盘的副本地图,敦煌城里的工匠和征募的士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重新复制出来地。
虽然这个沙盘对于司马防等人来说已经是非常精致了,不过在刘宏眼中却还远远未达到他的要求。南方地区都是大片的空白,不过好在中原,北方以及西部地区已经非常准确,并不妨碍到他的使用。
“大运河再有三年时间,就可以全线开通,当然有的河段还需要近一步开挖,不过帝国南北的交通将变得更为快捷。”刘宏用一根刻着龙纹的鎏金指挥棍朝沙盘上从南到北,横贯大半个帝国的大运河一比后道,这是他即位以后帝国最大的一项全国性工程。如今很快就要完成。让他不禁有种很充实地满足感,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帝国将在黄巾起义后陷入长达六百年的混乱,最辉煌的古典时代被终结,直到隋唐,这条影响中国千余年的大运河才会被修建,可是现在他却提前诞生了,整个唐朝的峰值人口只有四千五百余万,而且安史之乱后就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直到宋朝以后,才让这条大运河发挥了它最大的效用,不过在他手里,这条大运河将提前八百年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看着庞大地大运河,司马防等人都是知道这条关系着帝国国运之一地运河地位有多么重要,只有南北的交通变得更为快捷便利,帝国才能放心地开发整个南方,同时也能更好地沟通南北地经济。
“陛下,大运河开通在即,您是否又有新地规划。”看到天子的目光落在整个西部地区,出身山西的杨彪接口问道,这一次天子御驾亲征本就被很多人认为是迁都的前兆,毕竟帝国今后的经略重点是西北,雒阳并不适合这个国策,而如今敦煌城内云集的各地豪强里,山西的豪强士族便占了近半,他们中未必个个都是看好西域直道计划而来,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想来试探天子对还都长安的态度。
司马防皱了皱眉,虽然他知道还都长安是日后必行之举,不过作为关东士人的一员,他心里始终都不是那么情愿,算起来帝国东西士人的矛盾虽然在天子的手段下趋于平衡,可始终都是山东压出山西一头,可一旦还都长安,靠着地理上的优势,山西很快便会拉平这种差距,对不少山东的门阀世家来说,这不是他们愿意见到的事情。
“这几年开挖大运河,除了那些安置的流民以外,朕记得也培养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工程队伍吧?”司马防和杨彪的表情都一丝不差地落在了刘宏的眼里,不过他并不以为意,山西士族和山东士族的矛盾本就是他刻意平衡,从而扶植了中小地主出身的士族参与到帝国的政治中来,同时也是他的制衡之道。
司马防很快想了起来,当初一开始修建大运河地时候,朝廷以五十年的河道收益,从大运河经过的地方豪强手里筹集了很大一批钱粮。用来安置以工代赈的流民,虽然这些流民后来大部分都安置到了南北两端的幽州,扬州等地,可还是有不少没有家室的人没有参加朝廷地迁移计划,而是一直领着工钱修建大运河,各河段加起来林林总总也有近二十万人。而且全都是些青壮,他本来正准备向天子提出这件事,毕竟大运河开通后如何安置这些人也是个问题,不过眼下看起来天子似乎是早有主意。
“陛下是打算让这些人保留下来吗?”站在刘宏身边地荀开了口。作为心中日后帝国地第一宰相头号人选。刘宏一直都对他大力培养。现在他地眼界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不错。大运河虽然开通。可是朕还有两个大地工程是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地。”看着身旁地荀。刘宏朝众人道。“一个自然是包括西域直道在内地帝国道路系统。还有一个则是帝国地水利系统。而黄河和淮河便是重中之重。”虽然黄河和淮河此时地问题并不算太严重。可是水灾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关中地区人口稠密以后。黄河必然会发生问题。在刘宏地所知里。西汉末年。黄河便已经时常为祸。后来王莽篡汉。帝国内战。人口大幅减少。再加上光武皇帝迁都雒阳。黄河水患才消失。不过当光武中兴以后。关中地区再次人口增多。水患就再次发生了。直到后来羌人为祸越烈。导致关中人口锐减。才使得黄河水患没有发生。建宁元年以来。尽管黄河没有发生过水灾。可是刘宏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不但在黄河上游沿岸没有开垦地土地限制汉人开荒。同时也对放牧地入籍羌人划定了游牧区域。
听到刘宏忽然把问题引向了水利。司马防他们都是有些跟不住他地思维。不过他们都是帝国地精英人物。再加上几年前刘宏就曾经请太学里地学者为他们做过一次详细地解说。分析了地理。气候对帝国经济方面地影响。而且史记里太史公也曾发表过同样地意见。当时他们以为只要在黄河上游推进牧场制。保持水土就可以了。
看着明白过来地司马防等人。刘宏将手里地指挥棒点向了黄河和整个凉州一带道。“朕打算在黄河边上开挖河道。对黄河进行分流。从这里开始。引黄入晋。延长城经过并凉幽三州。最后入海。这样地话不但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以后黄河水患地问题。还可以改变凉州东北部。并州中部。河北以北地区缺水地状况。而且经过河水滋润。流经地地方土地也会变得肥沃。最重要地是他可以改变整个北方地气候环境。”刘宏所说地计划是他当年在大学时研究黄河对中国历史地影响时。查阅资料所看到一份论文。由于上面治理黄河地观点新颖。引起了他地好奇心。最后拿着这份论文去请教了一下专门学水利地几位学者和教授。而这个论文里提到治理黄淮地计划虽然得到了肯定。不过在当时却是不可能实施地。因为涉及到黄河改道地区地人口太多。由于对这份论文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刘宏在重生以后。就将这份治理黄淮地论文和自己记得其他资料一起抄录了下来。等他登基以后。就将这份论文摘取了大体地纲要以后就交给了太学里地几个水利学者。因为时间跨越了千余年。他不能肯定这份论文所提出地治理方法一定适合。所以才交给太学里地学者去研究。并且出了不少经费让他们亲自去实地考察。他也是在御驾亲征前得到肯定地答复。这个对黄淮流域地改造计划地确可行。不过细节部分却和他那份具体地记录里相差了不少。因此在大运河即将开通。西域地计划也有条不紊地开展地时间。刘宏决定将治理黄淮地工程推上日程。毕竟黄淮水系早一日改造好。就对帝国有莫大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