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肯定的说道:“迁都是必然的,暂不提无险可守,单单是离养马地和九边太远,陛下就一定会迁都的。”
朱标微微颔首,确实是这样。
和最后一点比起来,就是养马地太远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整个朝廷中枢,离朝廷掌握的最精锐的兵马几千里远,若是边地有警,恐怕都等不到朝廷下令,就要大规模厮杀开了。
除非给边将一定的决定权力,但这大唐藩镇之祸在前,大明也不敢轻易开这条口子。
何况大军在外,若是边将有心叛乱,朝廷都弹压不过来,离得太远了。
唯有一个办法,把都城从金陵迁到北地,尽量离这些军事重镇近上一点。
这一点,就是黄子澄他们这些不通军事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更别说朱元璋这个久经战阵的皇帝了。
朱标监理朝政多年,对于金陵的种种弊端也是很清楚的。
朱标看着黄子澄问道。
“你觉得在何处建都比较好?”
黄子澄沉吟片刻,说道。
“我看还是洛阳好些。”
“长安自从唐以后,就变得有些残破,关中平原开发多年,产粮很少,若是要定都在那,一大批宫人、大臣、勋贵一同过去,每年粮食都不够吃。”
“开封虽然在宋朝成为了国都,可是这里也是无险可守,一马平川,一旦天数有变,恐怕很容易被攻破。何况开封地势较低,水系复杂,只怕也常常会被淹。”
“洛阳自隋炀开通大运河之后,粮食就可从南方一路水运,到达洛阳,粮食无忧,位置极佳,据天下之中,且附近有雄关高山,确实是处定都的好地方。”
朱标点了点头,叹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啊,只是现在还是要先去看看各地情况,若是民生凋敝,就不太适合在那营造都城了。”
黄子澄也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要不然恐怕老早朱元璋就把都城迁走了。
要不是当初北地都比较残破,朝廷也没有太多的钱,朱元璋出于政治考虑,对内休养生息,事情就不会拖到现在了。
没过几天,朱标就动身出发,巡视四方,明面上说的是要探查民情,看看还有没有敢贪污受贿的。
但一看他巡视的地方,陕西、河南,这几处地方这两年也没听说有什么贪腐之事,更没什么大的灾情。
朝堂上的聪明人就明白了,这恐怕是想要迁都了。
朱元璋的心思,他们一直都明白,不过文官们都不想多事,能不迁都,尽量就不迁都。
只是看到眼下,连太子都先行考察地理了,他们就明白了,迁都之事,在所难免。
于是,不少人就试探着上奏,表明自己的迁都之意,朱元璋把这些奏章全部留中不发。
这下朝臣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鼓吹迁都的奏章很快就如同潮水一样向朱元璋涌来。
朱元璋有心把这群人都骂一顿,都闲的没事干了吗?!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了吗?!
可是这种事说到底还是需要一定的舆论支持的,没有这些官员的鼓噪,确实不是个好事。
朱元璋也就半推半就,默许了下来,只是下诏,不得延误各自工作。
……
迁都的风,很快就吹到了北平,朱棣知道这件事,也很惊讶,他在北平呆了这么多年,对金陵的风气也很不屑。
他自然是不满意金陵作为大明国都的,只是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朱元璋都没有这个想法,他都以为以后的国都就会在金陵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朱元璋忽然想要迁都。
朱棣把道衍和何秋喊过来,商议了起来。
道衍听完朱棣的疑惑,捋着胡子说道。
“陛下当初不迁都,恐怕是怜惜民力,刚刚驱逐北元,连年大战,唯有镇之以静,所以还留在金陵。”
“如今,北患已除,民生也慢慢恢复了,陛下手里又有了闲钱,心思就动了起来了。”
一旁的何秋沉默不语,他还有些印象,太子朱标就是因为考察国都的事死掉的吧?
好像是积劳成疾?反正之后朱元璋伤心过度,就没再提迁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