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观,我还是从上次那个拉饲料的何大叔口里有所了解,不知道这次去拜会白道士,他会不会给我一个全新的答复。
知行观的路不好走,但对我们三个练家子来说也没什么。
我们走一段又要等林素问,不然早就到了知行观。
大概沿着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伫立在云雾里的知行观一角。
先前我就曾看过知行观的地势,看起来是镇在龙头之上,难不成这是一条恶龙吗?
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并不完全一样,但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都是看龙脉的走向,观砂察水。
堪舆学中的砂水,高一寸为砂,低一寸为水,龙脉中最强调藏风纳气,砂和水的根本作用就是界气。
但是两者的界气用处是不同的,砂的界气用处主要是藏风,水的界气用处主要是纳气,包括朝山案山、乐山、青龙白虎。罗城,侍砂,水口山等等。
水分清了砂水的界气的用处的不同,就很容易分辨砂和水,堪舆学当中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砂和水两大类。
这就是两者的相通之处。
龙脉,是指起伏的山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必须了解来龙去脉,才能判断因果吉凶。
风水业内公认: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龙中的祖龙根龙。龙脉从昆仑开始发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龙脉的布局结构和分级,类似一棵大树有根龙、干龙、支龙、叶龙。一般龙脉灵气聚集之地开花结果被认为是风水宝地龙穴。
所谓祖宗山,就是山脉的出处,群山起源之处,父母山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审气脉即指审祝山脉是否曲伏有致,山脉分脊合脊是否有轮晕,有轮有晕为吉,否则为凶。还有寻龙需分九势,九种龙势中有: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巨龙、针龙、腾龙、领群龙。来龙就要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
炎夏三条龙脉,都是从昆仑山开枝散叶。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
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总之,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的山脉走向。
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成语“来龙去脉”就源于此。山脉有不同的走势,因此龙就有不同的姿势。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即便是抛开风水学、龙脉说的观念不谈,任何人在这种山奇水秀的环境中成长、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种和谐、和乐的享受。
但不知为何,知行观的龙脉总给我一种恶龙入海的感觉,明明周身龙气沛然,却总让人心神不宁。
而知行观就如同一把利剑一样,将龙头钉死,介于白道士城隍老爷的身份,我现在怀疑这条龙脉肯定大有来头,说不定还真是恶龙,知行观就是因为镇压它而存在的。
如果要是这样,是否就能解释清楚知行观之前发生的大火?因为恶龙不伏诛,必然会兴风作浪。
算了,我要当面问问白道士。
我们四人走进知行观内,白猴子正在院子里等着,猫爷一下从我肩头跳了下去,和白猴子打成一片,我心想畜生就是畜生,还知道找同类。
“白先生,我又来打扰你了。”我站在院子里高声呼喊,白道士的声音从房子里传了出来,:“请进吧!”。
我们四人这才走进去,林素问嘀咕道:“谁能想到这个破道观里居然住着一个城隍老爷。”。
来到屋子内,白道士已经给我们倒了四杯茶,我现在明白了,我的阳火之所以能稳如磐石,这都是白道士在暗中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