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李贤的承诺,赵受益等人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试想一下,一个待在资善堂之内,学着理论知识,却无半点时间做其他事的人,长久处下去,多少会有些烦躁,亦会渴望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而六皇子赵受益与跟随他的侍读们,已经如此渡过了三年的时间。只是近两月来,资善堂到来了个颇会讲故事的赞读,这种生活才有些微的改变,但还是无法根除内心的枯燥。
李贤非常能理解这种心情,至少在澄迈书院内,就没有这般绝对的枯燥的教学,内还有骑术,音乐,绘画等诸多选修科目,以丰富学子们的精神生活。
抛开这些可能对少年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因素。
另一个方面,于李贤的想法里,闭门造车属实不对,无论是讲述儒家经典,还是其他科目,最重要的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升王赵受益注定成为大宋皇帝,就决不能城外纸上谈兵的书上,更不能成为空谈而不晓得人家疾苦的帝王。
他需要走出去,走进百姓的生活,于中体验,才能在未来更好的进行治国理政。
机会总在不知不觉间到来,下午的讲授刚刚开始,内侍雷允恭即来到他的身边,轻轻说了声“官家来了!”。
赵官家难得来一趟资善堂,李贤带着众学子,火速出去相迎。
待等到赵官家坐到学舍之内,于侧旁听后,李贤真实感受到了压力。
这种压力,如同一个普通的教师,在大领导来到他的课堂旁听时的那样沉重。
何况,这里面的学子中,还有大领导的子嗣。而大领导正是来专门看他的讲授和子嗣的听讲情况,若不能让之满意,手里的饭碗恐将丢掉了。
幸好,赵官家没有打断他的讲述,甚至坐在最后一排的座椅上,认真听完了他的一节课的讲授。
课中。
赵恒望向前方认真做着笔记的六子,眼中充满了温柔,又笑着摇了摇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赵恒也曾让赵受益把常做的笔记拿给他看过,但见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课堂知识。
而当他问之缘何要做笔记时,赵受益便转述了李贤的这句话。
且说,在大中祥符年间之前,李贤在之心中,一直是个聪明伶俐,见识卓越,为大宋国有用的年轻人。
到了大中祥符元年以后,李贤一跃成为,可以为大宋国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等之当下天禧后,赵恒有些感慨,幸亏他接受了朝中的不少声音,让李氏子李贤再为资善堂的赞读,再入朝堂为官。否则,还真难以发现这位年轻的臣子,尚有这般独特的能力,以至于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六子学习的态度。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