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谨来信说老爷子要全家都去江宁,这是刘家的一个好消息,十来年了,难得一次全家团员。刘基的意思很明显,是要定居于江宁了,让家里人都搬过去。这说明朱元璋已经完成了取天下的大业,新朝即将诞生。既然刘基定居江宁,那就是朱元璋把都城定于江宁了。
为此刘璎和刘诚从台湾返回,在北竿岛与刘诠会和,准备一起回南田。
途中闲话,刘诚为刘治瑧说情,由此刘璎更清楚了,二叔与刘治瑧的关系不一般。究竟他们为何关系密切,刘璎就不得而知了,也不便细问。这个面子刘璎还是要给的。
因此刘璎说道:“这个刘治瑧是有点不争气,得空的时候二叔还是要教导他。哦,二叔,我看他不适合船上的差事。哦。。。。。。台湾正是草创局面的时候,需要很多地方官员。选官员嘛,头一条是功名,可是我们到哪儿去找举人状元呢?连秀才也难寻。没办法,就得将就。可是总要知书达理呀?起码要读过书的人。刘治瑧是读过几天书的,我们正缺少这样的人,让他做个后备官员怎么样?先放到淡水县衙里,学习体察几个月,然后找个位置安置他。您看这样行不行呢?”
当官可是巴不得的,刘诚当然没的说,有了这个前程,他对刘治瑧家就好交代了。所以他连说:“好,好,好。如此也让你二婶安心。”
刘诚一不小心,这一句话露底了,原来是二婶的缘故。唉,真是乱,二婶怎么会掺和到刘家族人里去了呢?按常理猜测,刘治瑧给二婶行贿的面大,女人嘛都爱财。不过这属于隐私,刘璎不好问,也不是什么大事,随他去吧。
。。。。。。
刘诚是独自一人过来帮忙的,刘璎也是单身一人,唯有刘诠的媳妇带着儿子在北竿岛,她们母子俩要不要回去呢?这事刘诠有点犯难。儿子才几个月大,肯定不宜于长途旅行,于是他与刘诚和刘璎商量。
刘诚心气高,他当然主张全家都去,从此全家人定居于都城,享受荣华富贵。
刘璎心里有底,他不会主张全家都聚集于江宁,那不是给人一勺烩的机会吗?于是他说道:“三叔,现在正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三婶和四弟不宜远行,让她们暂居北竿岛等待消息。若需要搬家,也要等到春暖后才好。还有,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瘟疫。这一场大动乱持续了十几年了,这些年有小的瘟疫,可是大瘟疫还没有发生,我们不得不防啊!假如有瘟疫发生,三婶和四弟还是在岛上平安,海岛可是躲避瘟疫的世外桃源。”
说“寒冬腊月”也好,说“大灾瘟疫”也好,这都是刘璎想出来的借口,他就是想阻止全家迁移江宁,他知道,别看现在大家都当成富贵之地了,可那是龙潭虎穴!。
旁边的刘诚听到瘟疫之说也是心惊,他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媳妇和孩子们要不要去?他是读书人,当然明白道理,每当瘟疫发生,越是大城市越严重。死的人多了去了,正所谓尸横遍野,都来不及掩埋,惨不忍睹啊!
不管怎么说,刘璎说的在理,刘诠当然心疼自己的媳妇和儿子,所以刘璎的话他听进去了,当即决定留下家眷。
。。。。。。
这次全家去江宁需要一艘大船,最好是福顺三号,因为它有豪华客舱,便于安置女眷。
刘璎为这事正发愁,可巧在他回到北竿岛的前一天,展七雄带着船队回来了,这就解决了用船问题。
知道大少爷回来了,展七雄当然会来禀报。需要禀报的首先是盈利,这一次得现银一万三千两,带回来的货物卖出去还能得两万两。当然这说的是收入账,除去成本后,盈利能有一万七八千两白银。海外贸易的收获是丰厚的,有了这一笔收入,刘璎这一次出行就不愁银子了。
“清津的矿石怎么样?可充足?”
“回大少爷的话,清津那边经营的很好,全州商铺有一艘船,定期把清津的铁矿石运到全州码头。所以我们的船就不必去清津了。这次装了满满的一船,足够炼铁厂用几个月的。”
从全州到清津拉铁矿石的船虽然走日本海的航路,可是它不用担心被海盗袭击。因为它是个开放舱口的散装货船,老远就能看见,船上装的都是石头,海盗不会要这些乱石头的。
刘璎问:“粮食怎么样?我们多次在全州收购,会不会推高那里的粮价呢?”
展七雄:“大少爷您别担心。全州就是个大粮仓,我们采买的数量不算什么。姚谦告诉我说,全州到日本国很近,商船往来很多,日本国也盛产稻米,并且品种更好,日本稻米好吃。如果高丽出现灾荒的时候,日本国的粮食很快就会运过来。因此,我们无论收购多少对于那里的粮价影响不大。”
姚谦是全州商铺掌柜的。
刘家的几艘商船确实运输能力有限,对粮价影响不大。在山东和福建浙江也是一样,刘家输入的粮食只对局部有所影响,至多是几个县,放到全国范围来说,还是九牛一毛。
刘璎问:“城阳商铺生意怎样?山东的地面还平稳吗?”
“陆文利说挺好的,我看着也没事。大少爷就别担心他们了。陆文利还说他那里的邮号办的挺好的,当地的商家和士绅都很欢迎,也都催促扩大邮路范围,他让我请示大少爷,能不能再扩展几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