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21(1 / 2)努力摆脱废柴的第n年首页

花可供蔬食,入药清热除湿,能治菌痢、肠炎、胃痛;根皮祛风湿、理跌打;树皮为滋补药,亦用于治痢疾和月经过多。果内绵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填充材料。种子油可作润滑油、制肥皂。木材轻软,可用作蒸笼、箱板、火柴梗、造纸等用。花大而美,树姿巍峨,可植为园庭观赏树,行道树。[1]

(概述图参考来源:[2])

中文名

木棉

学名

Bombax ceiba L.

别称

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斑芝棉、斑芝树、攀枝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精品荐读

话说木棉的光辉史

作者:物种学

快速

导航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植物文化

植物学史

命名历史

木棉的拉丁名,国外最早在1954年被提及的为Bombax malabaricum,至2015为止,均较为广泛的在化学成分、药理分析、植物研究等文献中使用,在《植物志》中,亦使用此拉丁名;《植物志》《植物志》等地方植物志及《高等植物图鉴》等则较多使用Gossampinus malabarica这一拉丁名。英文版《Flora of a》及一些文献则写为Bombax ceiba。依照植物命名规则,木棉的命名应该是唯一的。所以在后来,植物分类学界认为Bombax ceiba才是木棉的标准拉丁名。[4]

应用历史

依据史料记载,木棉在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汉朝。《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南州异物志》记载:“五色斑衣以丝布吉贝木所作……”,吉贝即是木棉的古称之一。宋元之后,随着棉花纺织技术的简化与产量的提高,木棉纺织技术因为过于复杂逐渐被淘汰,仅在部分黎族聚居区保留了下来。[4]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白色,幼树的树干通常有圆锥状的粗刺;分枝平展。掌状复叶,小叶5-7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或渐狭,全缘,两面均无毛,羽状侧脉15-17对,上举,其间有1条较细的2级侧脉,网脉极细密,二面微凸起;叶柄长10-20厘米;小叶柄长1.5-4厘米;托叶小。[1]

共3张

木棉

花单生枝顶叶腋,通常红色,有时橙红色,直径约10厘米;萼杯状,长2-3厘米,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淡黄色短绢毛,萼齿3-5,半圆形,高1.5厘米,宽2.3厘米,花瓣肉质,倒卵状长圆形,长8-10厘米,宽3-4厘米,二面被星状柔毛,但内面较疏;雄蕊管短,花丝较粗,基部粗,向上渐细,内轮部分花丝上部分2叉,中间10枚雄蕊较短,不分叉,外轮雄蕊多数,集成5束,每束花丝10枚以上,较长;花柱长于雄蕊。蒴果长圆形,钝,长10-15厘米,粗4.5-5厘米,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星状柔毛;种子多数,倒卵形,光滑。花期3-4月,果夏季成熟。木棉出种率约20%,种子千粒质量42克左右。[1]生长环境

木棉生于海拔1400(-17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及稀树草原,也可生长在沟谷季雨林内木棉种植地宜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或稍偏碱性冲积土为佳,在干旱瘠薄、土壤黏重的地方易致生长不良。[5][1]生长习性

木棉在干热地区,花先叶开放;但在季雨林或雨林气侯条件下,则有花叶同时存在的。[1]

繁殖方法

播种育苗

采收种子:木棉通常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前后果实成熟,成熟时外果皮由青色变为浅褐色,果实裂开,棉絮和种子散出。采种宜在蒴果接近成熟未裂开之前采收,以防蒴果裂开后种子随着棉絮飞扬散失难以收集。果实采回后摊于阳光下曝晒几天,待蒴果裂开,种子随棉絮而出时再从棉絮里取出种子。[5]

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自然冷却)即可播种,也可干藏至次年春播。以随采随播为佳,因其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有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5]

播种方法:木棉种子繁殖多采用条撒播或条点播法(视种子数量充盈程度而定),在苗床上每隔35厘米开一条播种沟,深3-4厘米,把种子撒或点(粒距10厘米)在沟内,覆土1厘米,播后保持苗床土壤湿润,5-6天可发芽,半个月发芽基本结束,发芽率在70%左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