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9章 英雄同心(1 / 2)三国军神首页

孔明见二十条船上一边的稻草上密密麻麻扎满了箭,另一边还是空白,就指挥军士把船只调过头来,船头向东,船尾向西,然后再传令:“诸位,把鼓擂得再响,再响一些,把喊声再提高,提高一些,让曹军射出更多的箭。”

军士们按孔明的命令把船掉过头来,继续擂鼓呐喊。

在对面的曹军,隔着茫茫大雾,不知对方真假,听鼓声更响,以为攻击更猛,他们射箭也就射得更急,朦朦胧胧中,只听见一阵阵弓弦响,乱箭如流星般,射向对方的船上,深深地扎入竖立站直的稻草人身上。

这时,时间已接近六更,天色更亮了,太阳已露头,浓雾开始变薄,二十条战船的稻草人身上所承受的箭矢,已隐约可见了。

诸葛亮见此情形,吩咐二十条战船上的军士向曹军水寨齐声叫喊谢谢丞相赐箭的口号。

军士们闻令,扯直喉咙,卯足了劲,强烈地高喊:“谢谢丞相赐箭,谢谢丞相赐箭。”

曹军听到对面喊出一声比一声高的口号,飞报曹操,曹操闻报,方知上当,立即派兵追赶,但江东的二十条战船满载十万余支箭,已远去二十多里,曹操只好下令收兵,自省考虑不周全,懊悔莫及。

江东这边的二十条船得意返航,回到岸边,孔明轻摇羽扇,对鲁肃说:“每条船上大概载满了五六千支箭,周都督不费一名工匠,可得十万多支箭,岂不甚妙?”

鲁肃说:“先生真乃神人也,为什么算准了今日四更会有大雾?”

孔明回答:“为大将者,如果不察天文,不晓地理,不知奇门遁甲,不通八卦阴阳,不明阵图,不懂兵势,乃庸才也。在下在三天前仰观天象,就已算定今日四更必兴大雾,因此敢定下三日造箭之期。”

鲁肃听了,喝酒一杯,吟诗一首:“四更浓雾锁大江,迷迷蒙蒙水茫茫。飞箭如蝗载满船,孔明今日伏周郎。”

孔明一笑。

这一笑,二十条战船就已靠岸,早有周瑜派出的五百名军士在岸上等候,目的是验证孔明能不能兑现三天前许下的诺言。

孔明见了岸上的五百军士,他们叫登上二十条战船,从稻草人身上取箭,五百军士分次分次上船取箭上岸,搬入军需仓库内。

鲁肃进入周瑜的军帐,向他禀报孔明已完成了任务,并详细讲述了孔明取箭成功的过程。

周瑜听了,首先在心里一叹,呜呼,孔明既然已兑现了军令状上的诺言,自己想杀他的计谋就宣告破产了。

从鲁肃的讲述中,他总结出,孔明得箭的计谋可称为虚张声势之计。

即此人未卜先知,早就预测到,大雾迷江,曹军不出,故而一不用工匠,二不用材料,只叫军士擂鼓呐喊,恐吓曹军,曹军以为遇到偷袭,就昏头昏脑地放箭,箭射在稻草人身上,而没有射中人,孔明从而从曹军手中借箭成功。

周瑜能够设想,孔明借箭成功的计谋必将震惊后世,自己如果还杀他,将是天地不容、人神共诛的罪人。

罢了,周瑜服了,虽然对孔明又多了一丝嫉恨,但又无可奈何,同时无限惊叹,对鲁肃说:“孔明神机妙算,比我高明十倍!”

说完,他起身出帐,到帐外去迎接孔明入帐。

孔明进帐,说:“都督,箭数点清了没有?”

周瑜说:“不用点了,先生就算只借得一万支箭,也足以服人,此借箭之计,足以名垂千古,成为用兵史上的经典案例,我用兵多年,不及你万分之一。”

孔明说:“公谨太过谦虚。”

周瑜为了表示自己对孔明的敬佩,说:“来人,奉上笔墨。”

鲁肃和孔明感到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