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王珙确实是力主和董卓谈判的,但谈判归谈判,他也真的亲身去谈了,但要说谈判的诚意的话,那王珙是一点都没有的。
谈判不过是为了表明一个事实,向董卓传达一个很简单的信息而已,那就是王珙,并没有死守函谷关的打算,所以他才会跑出来和董卓谈判,否则要是王珙决意死守函谷关,无论如何都不放董卓过关的话,那根本没有特地跑出来和董卓谈判的必要。
既然特地跑出来谈判了,那么至少在董卓那边,他们会觉得王珙其实是有诚意来谈判的,他也是愿意让出来函谷关的,他们也不用整天紧张兮兮的担忧着要费多大力气最终能不能打的下来函谷关了。
只要董卓那边有了这个心思,那王珙的目的就已经算是达成了,其余的真就没有太多可谈的,毕竟他王珙总不可能大老远的从南阳跑到洛阳,又从洛阳跑到函谷关,最后虚晃一枪灰溜溜的走人了,那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嘛?
出兵三万余人,耗时三个月的军事行动,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结束了,那可是一件太搞笑的事情了。
所以哪怕只是为了旗帜鲜明的打出来自己拨乱反正,欲和天下英雄齐力讨董的决心,和董卓的这一战都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嘛,这一仗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他王珙傻乎乎的守在函谷关上,然后董卓拼了老命的上来攻关,毕竟函谷关不破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种仗打起来就太蠢了一点。
能不能赢都不好说,赢了也没有一丁点好处,只有最蠢的人才会打这种根本没有一丁点预期收益的仗,更别提输了的话,就算能逃得了性命去,兵力上的损失也是极其惨重的,这种结果王珙可不能接受。
所以总而言之,打是肯定要打的,但也肯定不能是王珙守函谷关,然后董卓来攻关这种形式,这种打法太没有道理了,从结果上来讲,他是只能让出,也必须要让出函谷关的。
但话虽如此,这函谷关哪怕是明知要让出去的,但也不能说就这么白让了,得要有个说法才行。
不然怎么地?董卓天兵一致,王珙立即率领三万南阳军转进如风,弃关而逃,这说法传出去也太难听了一点,就算之后打了回来也是很大的污点,更别提这种不战而逃的做法,本身对士气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一支军队要有士气,要有战意,首先就要有不管怎样的敌人都能够敢于一战的决心,这种程度的决心都没有,稍一遇到强敌第一反应就是撤退,那这仗都没有办法打下去了,就算是王珙也没办法带着一群软蛋取得胜利。
因此,哪怕只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有一个可以接受得过去的,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还算是合情合理的放弃函谷关的理由,王珙无论如何都是必须要出关去和董卓谈上这一次的,毕竟只要谈了的话,那董卓那边肯定是不介意给王珙一个充足的理由弃关的。
当然这个理由是不是真的合理,那就不重要了,有个说法就行,只要一离了函谷关,王珙和他的南阳军就算是可以自由活动了,即便是和董卓一战的话,无论战事如何都有能够顺利退去的把握,而不至于像是防守函谷关一样被困死在关城上。第六书吧6shu8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