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整顿兵部(1 / 2)我穿越在周杰伦的作品里首页

对方完全无动于衷,沈安只能擦拭了泪水。

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他抬起茶杯,眼神飘向屋外。

庭院中有棵高大的榕树,屋外阳光正好,巨大的榕树枝繁叶茂,叶子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

盯着巨大的榕树,他蓦然想到一句名言。

“李尚书,你可知人与树有何区别?”

“老夫一介武夫,劳烦沈公公指教一二。”没弄懂沈安真正意图之前,李如松可不敢乱发言。

回过头,真诚的盯着李尚书眼睛,沈安解释道:“其实人与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细细思考话语中的意思,李如松眼神开始变化,似乎缓和了一些。

“陛下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咱家只能拼命往黑暗的地底扎根。”沈安摇摇头,苦笑道:“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李尚书仍不信我?”

李如松没有说话,却开始用审视的目光,重新打量沈安。

“李尚书,咱家今儿个过来,主要是因为-----时机已成熟。”

听到这里,李如松眼神一凌,身体微微动了动,似乎有些按捺不住。

“咱家往日向兵部索要军饷,是因为咱家明白,兵部腐败不堪,吃空饷问题严重,即便是发放下去,也只是到了某些人的钱袋中,倒不如在咱家钱庄里存着!”

“沈公公意思是?”李如松开始试探性询问。

这是信号,说明对方稍微有点相信自己了。

沈安眉毛一挑,沉声道:“咱家要你整顿兵部!”

李如松手在微微颤抖,似乎有些紧张,又害怕,也可能是兴奋。

“如何整顿?”

李如松还在试探!

这不是简单的小事情,一不小心会掉脑袋,而且是九族的脑袋,谁敢随意开口?

知道对方不放心,沈安也不墨迹:“万事不可操之过急,物极必反,我等先从京营开始。”

沈安虽然不是历史专家,但作为文科生的他很清楚,任何改革都不能急。

历史告诉我们,变法要循序渐进,而且变法的人最后都没好下场。

历史也告诉我们,变法必须建立在武力上。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整顿兵部。

没有武力支持,他可不敢乱来。

古代重文轻武,不属于战乱年代,文官集团对兵部比较轻视,甚至鄙视。

这是沈安的机会!

为了进一步中央集权,太祖皇帝分别设立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兵部掌管天下调令,五军都督府分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负责带兵操练。

兵部只能调兵,都督府只能带兵,相互牵制,权力被彻底分开。

只是到了小胖子皇帝这一代,五军都督府权利已经大幅度减弱,兵部开始集权。

天下大部分兵权,已被李家父子掌握。

至少,名义上是如此。

这也是为何,各地藩王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按照地理位置,兵部又能分为京营和地方军。

太祖皇帝在地方设立卫所制度,州府设立卫5600人,县设立所1100人,按照行省地理位置,全国共设立16卫。

如果要改革,当然不可能直接全国开始,不现实,只能从最近的京营开始。

京营是守卫京城的兵力,共有三大营72卫40万人。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而已。

现如今兵部腐败贪污,吃空饷严重,这数字水分很大。

所谓吃空饷,就是明明营里没有这号人,或者人已经逃跑,却依然登记在册,让朝廷发军饷。

最可怕地方在于,现在这些兵力,不但数字虚假,很多都是老弱病残。

朝廷税收太少,入不敷出,经常拖欠军饷,兵部内部贪污严重,导致很多士兵都拿不到军饷。

没钱谁愿意干?要吃饭的嘛。

不少年轻力壮的士兵都逃走了,只剩一些老弱病残和油嘴滑舌之人。

这还只是京营,地方就更严重了------

变法肯定会触及某些人利益,如果遇到个脑袋打铁的一激动反了,沈安可不想到调兵才发现,40万大军实则不到10万,而且都是一些牙齿都快掉光的老大爷。

那可就真的玩完了-----

京营的三大营,分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五军营是步兵,练习营阵;三千营是骑兵,练习冲击或者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

没错,神机营装备热武器!

只不过,这时候的热武器不太成熟,使用非常不方便,更多的时候是配合冷武器步兵协同作战。

不要以为兵部变成如今这样,是李家问题,还真不是。

制度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历经百年,很多制度已经跟不上变化,存在明显漏洞,李家自然也受到制度制约。

他们也想改革!

在沈安记忆里,李如松上书了很多次,无奈被内阁和当时的沈公公驳回了-----

未得到皇帝允许,谁敢乱来?

那是谋逆的大罪,会诛九族的!

改革还涉及一个最大的问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