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怕是很难去理解那些血与火的悲痛。
但马克西姆却深有体会。
他亲身经历了克罗地亚战争的爆发,年轻的他看到了雄壮的战车,看到了坦克在轰隆隆的声音中把一座小城轰成平地,看到了无数家庭破碎流亡海外,看到了绝望中的人们在追寻努力生存一丝丝的希望,更是看到了天空中的鸟儿慌张的驻足在碎石尖上,想在人烟散尽的石缝中找寻一点面包屑也许只有当夜晚来临时,这一切才能平静下来
毫无疑问,人在战争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为此,在随后的生活中,马克西姆将自己在战争中的所思所想所感用音乐展示给了世人,也就是克罗地亚狂想曲。用一种明快的节奏描述了饱受战火洗礼后克罗地亚灰烬中的残垣断壁,夕阳倒映在血泪和尘埃之中的悲惨的画面。
这便是克罗地亚狂想曲诞生背后的故事。
依着苏铭的能力,在他未学习钢琴之前,怕是无法完整的将这一首曲子谱写出来。可当他继承了李斯特在音乐的学识后,再有着李斯特的辅助,这一切将不再是梦。
“叮叮咚”
开头明明是轻快的钢琴音,可不知为什么,落在在场的诸位耳中,这段音色却是忧伤的。
“这怕是一首新曲”这是那几位搞音乐人的共识,在听到这个开口的瞬间,他们便立即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诚然,他们不是世界级的钢琴家。
但作为搞音乐的人,知晓所有的钢琴曲前奏,这是最基础的东西。
事实上,等听了一段琴音后,这一结果也证明了,这的确是一首他们未曾听及的钢琴曲。
可该怎么形容呢?
那琴音,沉重而轻快,恍若有着直透人灵魂的力量。甚至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在那残垣断壁当中,开着一朵小白花,叫不出名字来,在风中轻轻摇曳。它看着人们来来去去,看着战车,看着坦克肆虐在大地上,好似要摧毁它的根与土,也看着鸟儿偶尔慌张驻足,想在人烟散尽的石缝中找寻一点面包屑只有当夜晚来临时,它才看得到平静。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车水马龙已经消失,星光璀璨的繁华也已然消失,在这样的夜里,除了悲伤,就只有无声的凄凉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
战争!
这应该是一首描写战争的歌曲。
“这钢琴曲让我有些不舒服。”某位音乐人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听到这首钢琴曲,他觉得自己的呼吸都有些不顺畅了。
“这首曲子显得有些沉重了,不适合他这个年纪的。也许是他从某位不知名的钢琴家那边学过来的。”有音乐人这样低声说道,但是这话说出来,却遭到了身边人的反对。
“你这话毫无根据可言,如果真的有钢琴家创造出了这样曲子,你觉得他会不公开吗?”这人反驳道,“而且你没察觉到,他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有自己的感情在里边吗?”
“这钢琴曲,激昂却不失稳重,略显悲伤的曲调中似乎蕴藏着更深层次的热爱,让我听得浑身发麻。”有音乐人惊讶的指了一下自己的双腿,“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双腿已经不受控制了,好似要跳动起来?”
“你也是!?”找到共鸣的两人显得难以置信,“这是魔力吗?简直太可怕了!”
相较于他们这些专业人士,寻常人的感觉则局限于好听与否的程度。
如果再具体形容,那就是感觉之上的,带有个人情绪的评价。
如果说先前他们听到的卡农是莫名的悲伤,那这首钢琴曲就是莫名的沉重了,让人的心情有些压抑,不禁头皮发麻。
好在钢琴曲向来不长,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否则将自己兴奋或喜悦的心情搞得一团糟,那就得不偿失了。